怪新来瘦损。对镜台、霜华零乱鬓影。胸中恨谁省。
正关山寂寞,暮天风景。貂裘渐冷。
听梧桐、声敲露井。
可无人、为向楼头,试问塞鸿音信。争忍。
勾引愁绪,半掩金铺,雨欺灯晕。
家僮困卧,呼不应,自高枕。
待催他、天际银蟾飞上,唤取嫦娥细问。
要乾坤,表里光辉,照予醉饮。
怪新来瘦损。对镜台、霜华零乱鬓影。胸中恨谁省。
正关山寂寞,暮天风景。貂裘渐冷。
听梧桐、声敲露井。
可无人、为向楼头,试问塞鸿音信。争忍。
勾引愁绪,半掩金铺,雨欺灯晕。
家僮困卧,呼不应,自高枕。
待催他、天际银蟾飞上,唤取嫦娥细问。
要乾坤,表里光辉,照予醉饮。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与愁思交织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镜中容颜的描述,以及对周遭环境的感受,表达了内心的悲凉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美,是一首深蕴含蓄的情景交融之作。
诗人开篇即以“怪新来瘦损”点明自己因思念所致的消瘦,这种心境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借此表达对远方亲友或故人的深情。镜前的自我形象,霜华零乱鬓影,更增添了一份岁月沧桑之感。
“胸中恨谁省”则是诗人对内心苦闷的自问,似乎在寻找发泄这份哀愁的途径。紧接着,“正关山寂寞,暮天风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诗人的孤独和自然界的寥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貉裘渐冷”则是环境的进一步描写,通过貉裘的寒冷来暗示季节的转换,以及诗人内心的凉薄。随后的“听梧桐、声敲露井”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境,梧桐树下滴水的声音往往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孤寂的心绪。
“可无人、为向楼头,试问塞鸿音信”则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他希望能有人为他传递消息,但这份期望似乎又是那么的渺茫。诗中的“争忍”两字,更显得心中有无尽的哀愁。
接下来的“勾引愁绪,半掩金铺,雨欺灯晕”则是对室内环境的细腻描写,这种温馨而又不失孤寂的情境,让人感到诗人的复杂情感。家僮困卧呼不应,自高枕,则显示了诗人生活中的另一面,即便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矛盾。
最后,“待催他、天际银蟾飞上,唤取嫦娥细问”则是诗人对超越现实世界的向往,他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与仙境沟通,寻求一种解脱。全诗末尾的“要乾坤,表里光辉,照予醉饮”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幻想中获得慰藉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篇情感丰富、意象丰满的佳作,它通过对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金商鸣素节,瑶律届先秋。
始见西陵月,婵娟沧海头。
清规临夜满,澄影际天浮。
媚浦沈珠迥,凝波净练收。
常悬鳷鹊署,初照凤凰丘。
碧落宵同映,银潢晓共流。
梁园生绮梦,陈榭感芳忧。
爽洽征人袂,光含思妇楼。
玉台情未已,鸾镜影空流。
讵惜盈亏屡,仍知晦朔周。
关山随别骑,淇水送行舟。
愿逐馀辉去,兰台奉夕游。
庭树微飘落,凉气始披拂。
却忆少年时,泛舟湖湘曲。
秋风起波澜,寒霜下林麓。
日出江上枫,雾隐楚岸竹。
兰芷亦萧条,芰荷不秋馥。
灵均旧游处,骚思方满目。
忽忽三十年,凉意复相触。
《九歌》有遗辞,得意在云谷。
我昔曾见《寒林图》,范宽妙笔天下无。
千山一白气栗冽,万木尽黑云模糊。
此图乃是谁作者,布置大抵如临摹。
比之寒林势差小,木石琐碎何其殊。
周君持来索我诗,我为品藻精与粗。
吁哉画法且勿论,且将画景相排铺。
其时严冬十二月,大雪照映如冰壶。
千岩万壑冻初合,山腰有路郁以纡。
何人马上正痴绝,冒寒不顾冰满须。
复携肴酒欲何往,不念跣行双仆夫。
茅亭孤高在绝顶,直下万仞当平湖。
风波茫茫鸟飞绝,却有渔艇行相呼。
此曹岂不畏冷冽,但苦衣食来求鱼。
世间苦乐有如此,使我不觉长嗟吁。
我从挈家来帝都,侨寓于此三月余。
北风怒号卷飞雪,厨中久矣薪无储。
乃令我仆入山去,归来满担欢妻孥。
妻孥所欢在暖热,岂知此仆寒而痡。
顷因见画感怀抱,正与此意同一涂。
诗成并以写其上,幸勿向此憎嗫嚅。
《雪山图为建德周廷晖赋》【明·刘溥】我昔曾见《寒林图》,范宽妙笔天下无。千山一白气栗冽,万木尽黑云模糊。此图乃是谁作者,布置大抵如临摹。比之寒林势差小,木石琐碎何其殊。周君持来索我诗,我为品藻精与粗。吁哉画法且勿论,且将画景相排铺。其时严冬十二月,大雪照映如冰壶。千岩万壑冻初合,山腰有路郁以纡。何人马上正痴绝,冒寒不顾冰满须。复携肴酒欲何往,不念跣行双仆夫。茅亭孤高在绝顶,直下万仞当平湖。风波茫茫鸟飞绝,却有渔艇行相呼。此曹岂不畏冷冽,但苦衣食来求鱼。世间苦乐有如此,使我不觉长嗟吁。我从挈家来帝都,侨寓于此三月余。北风怒号卷飞雪,厨中久矣薪无储。乃令我仆入山去,归来满担欢妻孥。妻孥所欢在暖热,岂知此仆寒而痡。顷因见画感怀抱,正与此意同一涂。诗成并以写其上,幸勿向此憎嗫嚅。
https://shici.929r.com/shici/DxEf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