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复生云,春山远藏影。
沮洳涸未尽,虑雨心耿耿。
十岁九愁旱,见云已冀幸。
今来乃惧云,无定惟情境。
好恶我犹然,民碞用因省。
春晚复生云,春山远藏影。
沮洳涸未尽,虑雨心耿耿。
十岁九愁旱,见云已冀幸。
今来乃惧云,无定惟情境。
好恶我犹然,民碞用因省。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傍晚时分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彩与山峦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自然变化对人心态的影响。
首句“春晚复生云”,点明时间是春天傍晚,云彩再次生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春山远藏影”一句,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将远处的山峦比作被云遮掩的影子,形象地表现了云与山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瞬息万变。
“沮洳涸未尽,虑雨心耿耿。”描述了地面因干旱而变得干燥,但雨水并未完全消失,人们心中充满了对雨水的忧虑和期盼。这种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反应,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天气变化的深刻理解和担忧。
“十岁九愁旱,见云已冀幸。”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干旱的恐惧和对雨水的渴望。即使在看到云彩时,人们也会感到一丝希望,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脆弱和对生存的深切关怀。
“今来乃惧云,无定惟情境。”这一句转折,指出人们现在反而害怕云彩,因为云彩可能带来雨水,也可能带来洪水,这种不确定性让人心情复杂。通过这一转变,诗人探讨了人对自然的复杂情感,既期待又恐惧,既依赖又警惕。
“好恶我犹然,民碞用因省。”最后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上升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指出无论是个人还是民众,面对自然的变化,都有相似的情感反应。通过“省”字,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春天傍晚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及人类面对自然变化时的种种情感体验。
冥鸿倦云飞,敛翼退遵渚。
秋虫感时至,自野来在宇。
老我久合归,溪山况延伫。
俯此沙水清,面被烟尘聚。
龙断既冲冲,澜倒亦吁吁。
岂无砥中立,而不改风雨。
忽忻远寄声,秀句盈章吐。
灿烂炯寒芒,晴空见冰柱。
颇闻词场笔,漫焉叶如土。
黄粱枕上过,得之亦不处。
独行固不移,犹在审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