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城南寺,三年寄索居。
折花修佛供,持钵乞僧馀。
竟日无车骑,依时认鼓鱼。
九衢尘一尺,吾自有华胥。
寂寞城南寺,三年寄索居。
折花修佛供,持钵乞僧馀。
竟日无车骑,依时认鼓鱼。
九衢尘一尺,吾自有华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城南寺的寂寞生活,三年时间里他寄居于此。诗中通过折花供佛、持钵向僧众乞食等行为,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以及其清贫孤独的生活状态。
“竟日无车骑”表明寺庙周围平静无人,“依时认鼓鱼”则透露出诗人通过聆听寺中敲钟来感知时间流逝的细腻情感。最后两句“九衢尘一尺,吾自有华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虽身处尘世,但心中却有一片超然物外的净土。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清新,通过对平淡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自得其乐的心境。
去年时。正愁绝,过却红杏飞。沈吟杏子青时。
追悔负好花枝。今年又春到,傍小阑、日日数花期。
花有信,人却无凭,故教芳意迟迟。及至待得融怡。
未攀条拈蕊,已叹春归。
怎得春如天不老,更教花与月相随。
都将命、拼与酬花,似岘山、落日客犹迷。
尽归路,拍手拦街,笑人沈醉如泥。
鲜民之生,靡瞻匪父。母氏劬劳,宁不我顾。
兄弟无远,惟予与女。执子之手,此夕何夕。
我心蕴结兮,嗟予弟行役。二之日栗烈,飘风发发。
子之清扬,麻衣如雪。载驰载驱,出宿于干。
揆之以日,体无咎言。既差我马,远送于野。
敦彼独宿,于林之下。无衣无褐,不念昔者。
陟彼高冈,或降于阿。瞻望弗及,独寐晤歌。
展转反侧,不平谓何。显允君子,洵美且异。
温其如玉,干禄岂弟。春日载阳,薇亦作止。
睍睆黄鸟,嘤其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