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挂锡石桥头,屋角梅花尽意留。
多少幽人尚翘首,可怜明月下前楼。
几年挂锡石桥头,屋角梅花尽意留。
多少幽人尚翘首,可怜明月下前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石桥边多年修行的生活,以及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首句“几年挂锡石桥头”点明了诗人长年累月在石桥旁修行的生活状态,“挂锡”是佛教中指僧人挂搭行脚,寓居于各地寺庙的习俗,形象地展现了僧人的游方生活。
接着,“屋角梅花尽意留”一句,通过屋角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梅花作为高洁之物,常被用来象征诗人的品格和追求,这里的“尽意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喜爱与不舍。
后两句“多少幽人尚翘首,可怜明月下前楼”,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幽人”自比,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尘世边缘,但心向清净、向往高远的精神状态。“尚翘首”则暗示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与渴望,即使是在明月照耀下的前楼,也未能满足其心灵的追求。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实与理想、尘世与超脱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体现了明代文人诗风中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奇峰秀削插当面,晓起凌虚天一线。
轰轰震谷雷乍鸣,重岩陡转飞白练。
如烟如雪势奔腾,大珠小珠满地溅。
碧潭千尺窈而深,响滴铜壶漏传箭。
蛟龙不作尘不染,皎洁水光澈底见。
静观顿使道心清,日暮云封犹眷恋。
早慧物所志,汝质乃近愚。
独喜性静默,嗜好与俗殊。
家贫无长物,所有书五车。
喜汝能博涉,六籍供田渔。
汝爷笑谓我,此吾行秘书。
每当下学归,兄弟相喁于。
作字亦不丑,簪花善临摹。
书成请评骘,含笑牵娘裾。
我老百无欢,见此颇自娱。
此景今不再,回首悲何如。
枯莽委岩趾,槁箨陨林梢。
高下虽殊科,零落固同朝。
念我非金石,胡为长郁陶。
人生本物旅,大化谁能超。
以此慰我怀,援笔成长谣。
耀灵驰西陆,少昊司秋节。
翩翩野藿飞,澄澄寒潭洁。
我生多艰虞,览物难为悦。
时往若驰波,一逝不可辍。
来忧如循环,百转还相结。
御风伤绤絺,卒岁无衣褐。
徘徊终何之,对影惟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