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
极目多来雁,孤城少故人。
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
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
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
极目多来雁,孤城少故人。
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
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离别的画面。"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两句,通过对寒冷天气和金色的锡杖声响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即将跨过渭水渡口的离别之情。
接下来的"极目多来雁,孤城少故人"两句,则通过远处飞来的大雁和孤城中稀少的旧友,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往昔时光的留恋。这里的大雁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代表着离别之思。
"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与师傅分别已久,但是在佛法上的情谊依然深厚。这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导师的依恋和敬仰。
最后的"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两句,则是诗人在明亮的秋夜月光下,与旧友或师傅进行深夜长谈的情景。这里的"宿因"可能指的是过往的因缘或者久远的记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禅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国蟠蜗角小,地接犬牙深。
雨暗蛟龙出,天晴鹳鹤回。
江路篁犹箨,山田稻始苗。
黄归幽径犊,青聚古祠鸦。
洒竹鸣宫女,持弓泣野臣。
雨蒸归日路,云合去时山。
衡庐树入青天尽,章贡波翻白日来。
中天日月回金阙,南极星辰绕玉衡。
交龙拥日明丹扆,飞凤随云绕画车。
载笔旧登天禄阁,将书还到大明宫。
百粤云山连楚大,六朝烟树入隋荒。
焚香凤阁春开宴,鸣玉龙池午散朝。
坐窗不遨呻蠹竹,兀兀那知髀生肉!
眼明见此水边村,浣我胸中尘百斛。
荒山寂历苍烟斜,惊风飒飒鸣蒹葭。
平沙暮寒群雁起,垂柳掩映幽人家。
风流王孙摩诘手,妙处端如神所授。
等閒点缀皆精妍,怪底秋光生户牖。
我家本住松江滨,恍然一见融心神。
他年卜筑遂君志,留取青山容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