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取天香信若何,桂枝摇曳漾金波。
一年月色此宵最,四海秋光何处多。
安得长绳羁玉兔,可无佳句侑红螺。
遥闻隔院儿童语,连臂街头去踏歌。
问取天香信若何,桂枝摇曳漾金波。
一年月色此宵最,四海秋光何处多。
安得长绳羁玉兔,可无佳句侑红螺。
遥闻隔院儿童语,连臂街头去踏歌。
这首清代诗人严澄华的《中秋》描绘了中秋佳节的景象和氛围。首句“问取天香信若何”以询问天上的桂花香气,暗示了中秋时节的浓郁节日气息。"桂枝摇曳漾金波"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桂树婆娑,仿佛波光粼粼的金色水面。
接下来,“一年月色此宵最”强调了中秋之夜月色的皎洁,为全诗营造出团圆和明亮的意境。“四海秋光何处多”则进一步扩大了视角,表达出中秋佳节普照四方的秋意。
诗人接着想象“安得长绳羁玉兔”,寓意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时光,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可无佳句侑红螺”借佳句与美酒相伴,寄寓了诗人的文人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遥闻隔院儿童语,连臂街头去踏歌”描绘了孩子们的欢乐场景,以儿童的无忧无虑反衬出成人的思绪,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富有诗意和生活情趣。
月代太阳,太阳代月。君逸臣劳,职分无越。
穆穆皇皇,明明在烈。光于四方,罔不秉哲。
火明水清,坎离斯设。日月有明,容光靡阙。
无非教也,教亦不屑。金取其清,分明之精。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金清月白,助天日明。
日明相续,万物咸睹。匪今斯今,不瞽万古。
帝舜生于姚丘兮,地近夷而居东。
母握登感天瑞兮,漾祥光于大虹。
历山其所耕稼兮,陶渔皆有遗迹。
二女降于妫汭兮,百官备而景从。
大禹巡于釜山兮,会群臣而计功。
执玉帛者万国兮,戮后至之防风。
托菲饮以名泉兮,凿了溪而宅土。
发金简于石匮兮,藏秘图于山中。
望邑名夫虞姚兮,山灵护夫禹穴。
俨庙貌于千古兮,遗化被于无穷。
繄帝王之所在兮,宜风俗之近古。
习孝悌与勤俭兮,亦好逊而上忠。
客曰于戏大哉兮,又何可以比隆。
然有为者亦若是兮,岂无与舜禹之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