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
酒入琼姬半醉。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
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
酒入琼姬半醉。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
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西江月·红梅》。诗中通过描绘初春时节的红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不易留存和赞美之情怀。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
开篇便以梅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拥有才华但却感到淡然,因为世人往往只看中浮华,而忽略了内在的真实价值。
"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此处借用古代美女的形象,意在描绘梅花的优雅与高洁,以及它不随波逐流、保持自我本色的特质。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
这里则是表达作者自身的情感和艺术追求。在东阁中写下了许多感人诗句,而高楼上的玉制笛子却已经不再吹奏,暗示着生活的喧嚣与内心的寂寞。
"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最后一句则是对比北方人常常将杏花错认为梅花,而真正的梅花只有那些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青枝才算得上。在这里,作者以此抒发了对真实与独特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借助古代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在价值的珍视以及对艺术创作中保持真实自我的坚持。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