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汤绝笔见心期,诗格诚斋不厌卑。
惯以纤新娱俗眼,还将狡狯出偏师。
拔奇却有惊人技,白战曾无寸铁持。
堪羡虞公身死日,堂堂博得一联诗。
探汤绝笔见心期,诗格诚斋不厌卑。
惯以纤新娱俗眼,还将狡狯出偏师。
拔奇却有惊人技,白战曾无寸铁持。
堪羡虞公身死日,堂堂博得一联诗。
这首诗《书诚斋集》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对“诚斋”这一文学风格进行了高度评价与赞美。
首先,“探汤绝笔见心期”,描绘了诚斋集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追求和深沉情感,如同深入热汤,以绝笔表达内心期许,展现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执着与热情。
接着,“诗格诚斋不厌卑”,赞扬诚斋集的诗歌风格虽不拘小节,但并不因此而降低其价值,反而因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更显珍贵。
“惯以纤新娱俗眼,还将狡狯出偏师”,指出诚斋集善于以细腻新颖的内容娱乐大众,同时在技巧上别出心裁,展现出作者的创新精神和高超技艺。
“拔奇却有惊人技,白战曾无寸铁持”,进一步强调诚斋集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之处,即使在没有传统武器支持的情况下,也能以奇思妙想和独特手法震撼人心。
最后,“堪羡虞公身死日,堂堂博得一联诗”,表达了对诚斋集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敬仰,即使作者已逝,其作品依然能流传千古,赢得后世的赞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诚斋集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也体现了陈曾寿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
旌旆翩翩拥汉官,君行常得远人欢。
分职南台知礼重,辍书东观见才难。
金章玉节鸣驺远,白草黄云出塞寒。
欲散别离唯有醉,暂烦宾从驻征鞍。
从军五湖外,终是称诗人。
酒后愁将别,涂中过却春。
山桥槲叶暗,水馆燕巢新。
驿舫迎应远,京书寄自频。
野情随到处,公务日关身。
久共趋名利,龙钟独滞秦。
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
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
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
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