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雨后江上的景象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三旬已过黄梅雨"表明连续多日的细雨已经过去,黄梅时节的湿润气候为万里长江带来了生机。"万里初来舶趠风"则形象地描绘了来自远方、经过长途跋涉而来的船只在春风中破浪前行的壮观景象。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这里,"几处"暗示了广阔的空间范围,而"萦回"则传递出河流蜿蜒曲折之意;"度山曲"进一步突出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变;"一时清驶满江东"则是对整个景象的高度概括,展现了江水在春天中变得澄清而充盈的情状。
接下来的"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诗人通过对落叶和被唤醒的睡者形象的描绘,传达了春日气息中蕴含的生机与活力。这里,“惊飘”表现出落叶之轻盈,而“蔌蔌先秋叶”则强调了这些树叶早已带有秋天的色彩;“唤醒昏昏嗜睡翁”则以此景象唤起沉睡者,传递了一种春日唤醒生命力的意境。
最后一句"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才子嵇康在兰台上所作《快哉赋》的向往和想象,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古人笔下雌雄之分的某种不满或审视。这里,"欲作"体现出一种创作的冲动,而“却嫌”则表达了一种对传统美学观念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景象的深刻领悟,以及他对于古典文学创作中性别分化的个人态度。
维暮之春,与客携壶,共寻翠微。
看三峰仙掌,岳莲拄笏,一陂环玉,瑶佩鸣溪。
墨竹留痕,岕茶知味,望古兴怀谁与归。
徘徊久,渐金精雾合,蠃石云迷。依稀鹤驾灵飞。
指岫幌萝扃仙可期。
笑丹砂勾漏,宰官徒现,冰衔阳朔,山水方滋。
诗补丽英,堂荒九子,赋罢高丘歌采薇。
从吾好,待遨游五岳,归卧峨眉。
香尘渐歇。记登楼昨夜,将别还惜。
寒雨横江不断,共人呜咽。
柔衾直泥更残语,奈催人、晓风凄切。
泪痕襟上,啼声眼底,孤棹轻发。几回首、云屯海立。
任危浪惊涛,惟思颜色。何处明朝此去,梦遥天隔。
离情欲绾愁无计,况孤眠、滋味谁说。
枕头钗画,时时重认,臂痕犹湿。
殢酒寒宵,扶酲索步,小梅幽院。
谁知怨抑,隐约恨深颦浅。
最怜他、茗柯睡沈,绿天似幄愁如线。
恁横斜瘦影,冰纹红翳,尚萦蜗篆。清怨。年芳变。
怕玉骨禁寒,病蕉轻剪。罗浮蝶梦,已入何郎诗卷。
伫盈盈、藐姑夜来,翠禽并语春讯展。
甚春风、不管人愁,又上春人面。
雨晴未准。云敛远碧,帘罅风紧。杯酌愁整。
菊迟病久,寒砧报霜信。笛楼恨凭。
江草倦绿,芦浪千顷。鸥梦清迥。
棹歌响答,微茫认归艇。
景物转骚屑,客馆吟商迷晚径。
鸦舅冷红,莲衣彫玉井。又砌畔啼螀,幽咽难听。
楚兰魂定。是党锢文章,休说憎命。
理琴丝、泪交縻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