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碎晴空,馀霞更照红。
蝉踪近鳷鹊,鸟道接相风。
苔静金轮路,云轻白日宫。
壁诗传谢客,门榜占休公。
重叠碎晴空,馀霞更照红。
蝉踪近鳷鹊,鸟道接相风。
苔静金轮路,云轻白日宫。
壁诗传谢客,门榜占休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长安古都风光图。"重叠碎晴空,馀霞更照红",开篇便以宏伟的画面展示了多层叠加的云彩下透出的阳光,以及晚霞映照下的斑斓红色,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温暖的氛围。
接着,"蝉踪近鳷鹊,鸟道接相风",诗人通过描写蝉虫和鸟儿在空中翱翔,传递了自然界生命活力四射的情景。这里的“蝉踪”指的是蝉虫飞行时留下的声响,而“鳷鹊”则是古代对某种鸟类的称呼,可能是指燕子或其他小型鸟类。"鸟道接相风"则形象地表达了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况。
第三句“苔静金轮路,云轻白日宫”中的“苔静金轮路”,通过对青苔覆盖的道路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平和宁静之感。"云轻白日宫"则是对佛教寺庙中清净环境的描写,“云轻”形容云彩轻盈,而“白日宫”则可能指的是寺院内白色的建筑或特定的光照效果。
最后,"壁诗传谢客,门榜占休公"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名士谢灵运和休道生文学成就的赞美。这里的“壁诗”是指刻在墙上的诗作,“门榜”则可能是指寺庙入口处记录名人的榜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宗教氛围的古都长安,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东走到营州,投身似边将。
一朝去乡国,十载履亭障。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让。
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北别伤士卒,南迁死炎瘴。
濩落悲无成,行登蓟丘上。
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
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
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
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名。
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
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