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东篱菊,何人尚隐居。
夕阳催进艇,残夜拟焚鱼。
物变看多异,名高谤未除。
怀归无长物,犹有一床书。
亦有东篱菊,何人尚隐居。
夕阳催进艇,残夜拟焚鱼。
物变看多异,名高谤未除。
怀归无长物,犹有一床书。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诗人漫步于东篱之旁,菊花盛开,却无人与之共享这份静谧与清雅。夕阳西下,诗人乘舟而行,似乎在寻找一处避世之所。夜幕降临,他打算烹煮鱼食,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光。然而,世间万物的变化莫测,名声之高反而招致非议,诗人对此并未完全释怀。尽管如此,他心中仍怀有归隐之意,身边仅有一床书籍相伴,足以慰藉心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无奈与自嘲。
对月最宜秋,此言良不易。
已去三之二,流光迅过隙。
云卧有夙志,月宿乃今昔。
是境复是时,诚哉不易获。
纵未满尖角,已自悬半璧。
清光不可扪,峭冷谁能迫。
山静鹤声畅,风定泉影白。
松竹无改节,亦复银云碧。
妙参无色天,安得心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