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山泉壮,津津吐灵脉。
香发垂檐花,润逼依垣石。
珠声咽云窦,带影拖嵌隙。
三春望泽时,一滴难为益。
雨足可无藉,偏觉沟涧窄。
何如彼沧海,不涸亦不溢。
雨后山泉壮,津津吐灵脉。
香发垂檐花,润逼依垣石。
珠声咽云窦,带影拖嵌隙。
三春望泽时,一滴难为益。
雨足可无藉,偏觉沟涧窄。
何如彼沧海,不涸亦不溢。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泉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与自然界的互动,以及雨水带来的变化与影响。
首句“雨后山泉壮”,直接点明主题,雨后的山泉因雨水的滋润而显得更加壮观。接下来,“津津吐灵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泉从地下涌出,仿佛吐露出生命的灵性与活力。接着,“香发垂檐花,润逼依垣石”两句,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雨水与花朵、岩石的和谐共生,营造了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
“珠声咽云窦,带影拖嵌隙”则进一步描绘了雨水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声音与光影效果,珠声仿佛在云洞中回响,而水珠的倒影则在岩石缝隙中拖曳,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最后,“三春望泽时,一滴难为益”表达了对雨水在春天万物复苏时期的重要性认识,即使是一滴雨水也难以估量其价值。
“雨足可无藉,偏觉沟涧窄”则反映了雨水充沛时沟涧的狭窄感,强调了雨水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后一句“何如彼沧海,不涸亦不溢”将雨水与浩瀚的大海进行对比,表达了雨水既不会干涸也不会泛滥的特点,寓意着雨水恰到好处、平衡自然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山泉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雨水与生命、自然景观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雨水在特定季节中的重要性和平衡作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石梁到否,记倦旅天涯,素襟尘涴。胜游未果。
便沧州四壁,少文空卧。梦入琼台,不辨芙蓉万夺。
晓风大、怕碧海夜寒,明月吹堕。瑶佩声锁锁。
定误认王乔,玉笙教和。好春又左。
算桃花洞口,几番红过。一箸胡麻,一道溪流翠锁。
似真个,化仙衣、蝶飞云破。
桂帐扃愁,兰釭剪梦,者番春病依然。
落花飞絮,点点上琴弦。
况是丝丝雨后,闲阶上、长满苔钱。
瞢腾甚,十年影事,摇曳碎如烟。
韶华弹指逝,向炉香风影,细问情禅。
怎轻轻过到,如此中年。
手捻垂杨低问,东风里、说甚缠绵。
斜阳近,寒鸦几点,团扇正栏杆。
为问嫦娥,何事便、一生担搁。
也曾来、百子池边,长生殿角。
伴我绮窗朱户影,辜他碧海青天约。
倩回风、迢递寄愁心,随飘泊。五色管,今闲却。
千石酒,谁斟酌。想天涯羁旅,鬓丝零落。
别梦匆匆偏易醒,远书草草浑难托。
判长眠、憔悴过三秋,人如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