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曾改火有新烟,故事犹然此日传。
节届薄寒轻暖际,兴留山郭水村边。
北方常觉莺花晚,今岁才知景色鲜。
却为清斋疏宴赏,先农寅祀重祈年。
几曾改火有新烟,故事犹然此日传。
节届薄寒轻暖际,兴留山郭水村边。
北方常觉莺花晚,今岁才知景色鲜。
却为清斋疏宴赏,先农寅祀重祈年。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季节氛围和生活气息。
首联“几曾改火有新烟,故事犹然此日传”,以“改火”这一古代习俗引入主题,暗示时间的更迭,同时点出清明节的习俗传承至今,富有历史感。接着,“节届薄寒轻暖际,兴留山郭水村边”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清明时节特有的气候特点——既不甚寒冷也不过分温暖,人们在山郭水村间游兴未尽,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颔联“北方常觉莺花晚,今岁才知景色鲜”对比南北地区的春景差异,北方的春天来得较晚,而今年却领略到了春色的鲜艳,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惊喜与赞美。尾联“却为清斋疏宴赏,先农寅祀重祈年”则转向了清明节的另一重要习俗——祭祀与斋戒,通过“清斋”与“疏宴赏”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祖先的追思以及对农业丰收的祈愿,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传统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观和社会习俗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意蕴,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传统习俗的传承,是一幅清明时节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