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流浩无极,神斧何年开赤壁。
西风吹尽战船灰,翠叠嵯峨扫空碧。
秋清白露洗银河,水落空山见危石。
何处扁舟载月行,眉山学士黄州客。
黄州老客不世才,江汉波澜深莫测。
自说前身卢道人,谪向人间了文墨。
平生顾义不顾害,往往长遭贵人斥。
策题谤息诗案兴,不免姓名归党籍。
何如斗酒鱼十头,鼓棹沧浪散胸臆。
目断天涯望美人,此时此意谁能识。
大江东流浩无极,神斧何年开赤壁。
西风吹尽战船灰,翠叠嵯峨扫空碧。
秋清白露洗银河,水落空山见危石。
何处扁舟载月行,眉山学士黄州客。
黄州老客不世才,江汉波澜深莫测。
自说前身卢道人,谪向人间了文墨。
平生顾义不顾害,往往长遭贵人斥。
策题谤息诗案兴,不免姓名归党籍。
何如斗酒鱼十头,鼓棹沧浪散胸臆。
目断天涯望美人,此时此意谁能识。
这首诗以《东坡游赤壁图》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诗中以大江东去起笔,引出赤壁之战的历史遗迹,通过“神斧何年开赤壁”一句,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接着,诗人运用“西风吹尽战船灰,翠叠嵯峨扫空碧”两句,描绘出赤壁战场的荒凉景象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历史的变迁与自然永恒的主题。随后,“秋清白露洗银河,水落空山见危石”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思与自然的宁静。
“何处扁舟载月行,眉山学士黄州客”两句,将苏轼的形象引入画面,通过“眉山学士”这一称谓,不仅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也暗示了其文学成就与人格魅力。接下来,“黄州老客不世才,江汉波澜深莫测”表达了对苏轼才华的赞美与对其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他复杂的人生境遇和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自说前身卢道人,谪向人间了文墨”一句,通过苏轼自述前身为卢道人的故事,进一步丰富了其形象,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一面。而“平生顾义不顾害,往往长遭贵人斥”则揭示了苏轼坚守正义、不畏权贵的性格特点,以及因此遭受的不公待遇。
最后,“策题谤息诗案兴,不免姓名归党籍”描述了苏轼因诗案而遭贬谪的命运,体现了他虽遭不幸却依然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何如斗酒鱼十头,鼓棹沧浪散胸臆”则表达了诗人对苏轼洒脱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自由与豁达精神的赞美。
“目断天涯望美人,此时此意谁能识”则以苏轼的目光投向远方,寄托了对理想与知己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寻与理解。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及其作品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浮生恍流萍,聚难别易久。
经年稀会面,感叹两执手。
佳宾稍翕集,历落马蹄骤。
竞誇摛锦文,雄骋翻河口。
主人金叵罗,颇费黄封酒。
环坐松下亭,海纳翕敷受。
饮酣气张王,联题健挥肘。
山凹日斜射,檐额风穿逗。
恨无秉烛游,以夜继斯昼。
聊追擘韵戏,崄窄互呈斗。
分携上木兰,漾桨几回首。
遥追飞盖归,数遍苏堤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