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宜净侣,忽漫却逢僧。
韵朗人堪画,言清齿漱冰。
月光从水起,酒力仗茶胜。
懒醉通禅意,学参转葛藤。
秋游宜净侣,忽漫却逢僧。
韵朗人堪画,言清齿漱冰。
月光从水起,酒力仗茶胜。
懒醉通禅意,学参转葛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出游时偶遇僧侣的情景,展现了与净侣共度时光的雅致与禅意。
首联“秋游宜净侣,忽漫却逢僧。”点明了季节与出游的氛围,同时引入了僧侣这一角色,暗示了接下来将展开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相遇。
颔联“韵朗人堪画,言清齿漱冰。”通过“韵朗”和“言清”的描绘,展现了僧侣的风度与谈吐之美,仿佛能入画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颈联“月光从水起,酒力仗茶胜。”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饮酒品茶相结合,月光从水面升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而茶则在酒力之上,暗示了茶道之于饮酒的超越。
尾联“懒醉通禅意,学参转葛藤。”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理解与追求,通过“懒醉”一词,既体现了对酒的适度把握,也暗含了对禅宗思想的深入探索,以“转葛藤”比喻理解禅理的过程,生动形象。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秋日出游中偶遇僧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七轴莲经诵已通,定将何事作家风。
当知法界重重意,尽在云游步步中。
金臂见时犹是妄,玉毫光处未为功。
路头全记文殊指,须着工夫子细穷。
春风不拣尊前客,未必藜羹输肉食。
玲珑点缀移月窟,谁谓吾家最先得。
直从去腊约为伴,旦旦相看无倦色。
朝披日彩烂迎东,夜插斗杓寒挂北。
拟将西子作孤注,对与春工分一掷。
又疑妖冶渎清真,子细筹量信难域。
发狂不意落纸上,胜句争来共推坼。
诸郎独殿语尤老,似欲尘埃剧湔拭。
不惟诗社顿光辉,枝上分明过于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