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拣尊前客,未必藜羹输肉食。
玲珑点缀移月窟,谁谓吾家最先得。
直从去腊约为伴,旦旦相看无倦色。
朝披日彩烂迎东,夜插斗杓寒挂北。
拟将西子作孤注,对与春工分一掷。
又疑妖冶渎清真,子细筹量信难域。
发狂不意落纸上,胜句争来共推坼。
诸郎独殿语尤老,似欲尘埃剧湔拭。
不惟诗社顿光辉,枝上分明过于昔。
春风不拣尊前客,未必藜羹输肉食。
玲珑点缀移月窟,谁谓吾家最先得。
直从去腊约为伴,旦旦相看无倦色。
朝披日彩烂迎东,夜插斗杓寒挂北。
拟将西子作孤注,对与春工分一掷。
又疑妖冶渎清真,子细筹量信难域。
发狂不意落纸上,胜句争来共推坼。
诸郎独殿语尤老,似欲尘埃剧湔拭。
不惟诗社顿光辉,枝上分明过于昔。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彦行和梅诗甚工辄次元韵》。诗中描绘了春风与梅花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与友人围绕梅花进行的诗酒之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春风不拣尊前客”以春风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欢迎之情,春风不会挑剔前来饮酒的客人,暗示了诗人对宾客的平等对待。接着,“未必藜羹输肉食”则通过对比藜羹(粗食)与肉食,强调了精神享受的重要性,即使在简陋的饮食条件下,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玲珑点缀移月窟,谁谓吾家最先得”两句,诗人用“玲珑”形容梅花的精致美丽,将其比作月窟中的点缀,同时表达了对自家拥有如此美景的自豪感。接下来,“直从去腊约为伴,旦旦相看无倦色”描述了诗人与友人自去年冬天开始就相伴赏梅,每天都能欣赏到梅花的美丽,没有丝毫厌倦。
“朝披日彩烂迎东,夜插斗杓寒挂北”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象,早晨阳光照耀下的梅花光彩夺目,夜晚则在寒冷的北风中依然挺立。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梅花坚韧不拔的品质。
“拟将西子作孤注,对与春工分一掷”一句,诗人将梅花比作美女西子,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并暗示了梅花在春天中的重要地位,如同春工一般,是春天的象征。
“又疑妖冶渎清真,子细筹量信难域”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妖娆之美与纯洁之性的思考,认为这种美难以界定,既妖娆又纯洁,令人难以分辨。
“发狂不意落纸上,胜句争来共推坼”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赏梅时的创作激情,诗句如泉水般涌出,大家争相吟诵,共同推动着诗歌的创作。
最后,“诸郎独殿语尤老,似欲尘埃剧湔拭”表现了诗人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年龄差异,但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仿佛要洗净尘埃,展现出更加纯净的心灵。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诗人的创作热情,还蕴含了对友情、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表达。
冥心阅群动,亦各趋所安。
胡为名利人,戚戚常鲜欢。
吾生四十四,结佩呼郎官。
掌言入纶阁,待诏直金銮。
匪谓得禄少,所嗟行道难。
前年谪滁上,忧畏双鬓残。
赖有琅邪溪,时濯尘缨冠。
朝佥徙淮海,任重力易殚。
君恩讵可报,感激涕汍澜。
民瘼不能治,恻隐情悲酸。
况复多病身,名宦心已阑。
归田未果决,怀禄尚盘桓。
公退何所适,池亭一凭栏。
旭日媚春卉,微风生鸣湍。
呵僮勿挟弹,留客不持竿。
用冀鱼鸟驯,熙熙肆游观。
神仙未可学,吏隐聊自宽。
孤吟刻幽石,此义非考槃。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