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宣上人游方》
《送宣上人游方》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七轴莲经诵已通,定将何事作家风。

当知法界重重意,尽在云游步步中。

金臂见时犹是妄,玉毫光处未为功。

路头全记文殊指,须着工夫子细穷。

(0)
鉴赏

这首诗《送宣上人游方》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修行者宣上人游历四方的深切关怀与祝福。

首联“七轴莲经诵已通,定将何事作家风”,开篇即点明了宣上人的修行状态——他已熟练地诵读了七轴莲花经,这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佛学造诣,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坚定。然而,诗人紧接着提出疑问:“定将何事作家风?”这不仅是对宣上人未来行动的关切,也是对其如何将修行成果融入日常生活的期待。

颔联“当知法界重重意,尽在云游步步中”,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深邃与广泛。诗人认为,佛法的真谛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或仪式,而是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无论是行走于云雾缭绕的山间,还是漫步于平凡的生活中,都能体悟到佛法的奥义。这种观点强调了佛法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宣上人在游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领悟。

颈联“金臂见时犹是妄,玉毫光处未为功”,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修行过程中的反思与警醒。诗人指出,即使在修行中有所显现,如金臂的出现或玉毫的光芒,也不能自满,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并非真正的成就。真正的修行在于去除妄念,追求内在的平静与智慧。

尾联“路头全记文殊指,须着工夫子细穷”,是对宣上人游历的指导与期望。诗人提醒宣上人在游历过程中要记住文殊菩萨的指引,即在一切事物中寻找智慧的启示。同时,他也强调了修行的艰辛与细致,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深入探究,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宣上人游方经历的描绘,表达了对修行者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与自我完善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监利许知县见示诗卷

哦君五十四篇诗,燃尽青藜杖一枝。

长韵屈平经里思,短章介甫集中辞。

只因云梦曾游耳,便把江山尽得之。

割我锦机君已甚,不须更遣世人知。

(0)

重午饮赵园再和

香玉尊前剥嫩金,已逢佳节又逢霖。

从教岁月催华发,谁识乾坤有赏心。

家在山林仍近市,手栽花木渐成阴。

更开石井依桐叶,我欲时来作一吟。

(0)

送孙司户秩满东归考试鄂渚二首·其一

千年把号趁朝班,犹著青衫候晓关。

冷甚高僧禅榻畔,清于寒露玉壶间。

文章奇古源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

师友平生能几许,又随征雁看湘鬟。

(0)

绍兴孙察推席上

孙郎觅句有新声,场屋当年更老成。

曾草摩空殿前赋,却来晚饭越中行。

僧廊罢雪窗犹曙,佛塔无风铎自鸣。

客到莫嫌花酒少,三从事与两卿卿。

(0)

和胡抚干水仙花韵

瑶池蓬岛旧题名,岁晚江湖得此生。

水战风摇疑体弱,雪欺霜压见神清。

佩衿济济贤师友,兰玉诜诜好弟兄。

笞凤鞭鸾云泽畔,向人怀抱十分倾。

(0)

次韵周子问咏雪

扫罢残冰又辱临,唤回前雪与争新。

禁持酒力难为圣,倚赖诗肠即有神。

朝气颠狂从自舞,夜声骚屑会相亲。

白蘋满眼长安梦,三月杨花覆锦茵。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