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溪》
《东溪》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东溪何潺潺,秋水清见底。

纵横小石圆,一一静无滓。

空山人不到,漍漍响环佩。

我来每终日,漱濯弄清泚。

山居时已久,不省有朝市。

门阑人客少,跨马必至此。

麋鹿见我熟,相对不复起。

谁知寂寥趣,寄言同声子。

(0)
翻译
东溪的流水声潺潺,秋天的溪水清澈见底。
溪流中布满大小圆石,静静地躺在水中没有杂质。
空旷的山中人迹罕至,只有流水声回荡,仿佛佩环相碰的声音。
每次我来到这里,总是一整天沉浸在洗涤和欣赏清澈溪流的快乐中。
我在山中居住已久,几乎忘记了尘世的喧嚣。
家中访客稀少,骑马出行我必定会来到这溪边。
野鹿见到我已习以为常,不再惊起,与我相对而立。
谁能理解我这份寂静的乐趣呢?我想对你说,我的朋友。
注释
潺潺:流水声。
秋水:秋天的溪水。
环佩:古代女性的饰品,此处比喻流水声。
漱濯:漱口洗涤。
朝市:都市,指尘世。
门阑:门限,代指家门。
麋鹿:一种野生动物。
寂寥:寂静,孤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图景。开篇“东溪何潺潺,秋水清见底”两句,以动人的意象展现了溪流的潺潺声响和秋天清澈透明的水质,读者仿佛能听见溪水的声音,也能感受到水中鱼儿嬉戏的景象。

“纵横小石圆,一一静无滓”进一步描绘了溪中的小石头,既有自然的随意性,又呈现出一种宁静无波的状态。这里的小石头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寄寓着诗人对内心平和状态的追求。

接下来的“空山人不到,漍漍响环佩”则将视线转移到空旷的山中,没有行人的踪迹,只有偶尔传来的一阵佩玉声响,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寂寞生活的向往。

“我来每终日,漱濯弄清泚”则是诗人在描述自己每天都沉浸于这宁静的溪水中,享受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这里的“漱濯弄清泚”既可以理解为洗涤尘埃,也可以看作是心灵上的净化。

紧接着,“山居时已久,不省有朝市”则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淡忘,长时间的山中隐居使他不再记得繁华世界的喧嚣,这里“朝市”的提及,更凸显出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

“门阑人客少,跨马必至此”则描绘了一个画面,即尽管来访者稀少,但那些真正想见到诗人的朋友或知音,还是会不惜长途跋涉而来。这里的“跨马必至此”,表达了一种真挚友谊的情感。

随后的“麋鹿见我熟,相对不复起”则让读者看到一幅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即便是野生动物也已习惯了诗人的存在,不再惊慌逃避,这里体现出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最后,“谁知寂寥趣,寄言同声子”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自我感悟和表达。这里的“寂寥趣”,指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生活乐趣,而“寄言同声子”,则是在寻找那些能理解他这种生活态度的人,希望通过诗歌与他们心灵相通。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精神自由和真挚友谊的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池上二绝·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0)

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0)

岭南江行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0)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0)

齐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0)

元相公挽歌词三首·其二

墓门已闭笳箫去,唯有夫人哭不休。

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