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去守陵阳日,门前夹道初种榆。
今年我自山南归,向椽大者皆柱粗。
两边合阴若深洞,满地清影繁如铺。
是时暑气正炎酷,无处容此烦病躯。
昼摇清风夜筛月,日日不可离群株。
闲邀亲友坐其下,左右间设琴与壶。
人生适意乃为乐,此乐已恐他更无。
霜飙未起枝叶在,且与诸君同此娱。
昔我去守陵阳日,门前夹道初种榆。
今年我自山南归,向椽大者皆柱粗。
两边合阴若深洞,满地清影繁如铺。
是时暑气正炎酷,无处容此烦病躯。
昼摇清风夜筛月,日日不可离群株。
闲邀亲友坐其下,左右间设琴与壶。
人生适意乃为乐,此乐已恐他更无。
霜飙未起枝叶在,且与诸君同此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在陵阳守门时种植榆树的场景,并与现在相比较,表达了对自然美好的享受和珍惜。诗中通过对比,展示了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乐趣的感悟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首句“昔我去守陵阳日,门前夹道初种榆。”设置了整个诗的场景,通过“昔我”二字,引出了过去时光,陵阳作为地点,使人联想到边塞孤独的氛围。"门前夹道初种榆"则具体描绘了当年栽种榆树的情形。
接下来的“今年我自山南归,向椽大者皆柱粗。”表明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诗人回到旧地,发现当年的幼小榆树已长成粗壮的柱状,形成了两边对称的景象。
"两边合阴若深洞,满地清影繁如铺。是时暑气正炎酷,无处容此烦病躯。"通过对比强调了榆树成荫后的凉爽与当下的炎热形成鲜明对照。诗人因身体不适,更为寻找一片清凉而感慨。
"昼摇清风夜筛月,日日不可离群株。闲邀亲友坐其下,左右间设琴与壶。"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享受和生活的态度。昼夜不离榆树之下,与亲友共享清风明月,设置琴瑟酒壶,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诗意画面。
最后,“人生适意乃为乐,此乐已恐他更无。霜飙未起枝叶在,且与诸君同此娱。”表达了对生命中难得之乐的珍惜和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担忧。诗人希望在尚未来临的严冬之前,与朋友们一起享受这一份美好的时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时间变迁与生命无常的哲理,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生活之乐和人际关系的珍视。
麻生伟须眉,顾盼肃孤高。
身长七尺馀,意气为人豪。
置酒召宗族,誓不污腥臊。
宗族数千人,一一勇带刀。
宣城城尽闭,泾溪将屡逃。
势去身见俘,衣冠赴市曹。
绝命咏诗篇,慷慨色无挠。
有志竟不成,吁嗟命所遭!
首入嵇含状,绿天信少双。
待时心展拓,得雨韵琤瑽。
好句题依槛,高僧种近幢。
胆瓶名更好,代纸伴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