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长思鸟角巾,樊笼愁杀宦游人。
空随秋雁频回首,安得晨风一奋身。
古柏凌风常淅沥,老梅含雪更精神。
赋诗共荷天王圣,取罪还知自小臣。
海上长思鸟角巾,樊笼愁杀宦游人。
空随秋雁频回首,安得晨风一奋身。
古柏凌风常淅沥,老梅含雪更精神。
赋诗共荷天王圣,取罪还知自小臣。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赵完璧对杨椒山的回应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首句“海上长思鸟角巾”,以海上的辽阔背景引出对自由的渴望,角巾象征隐逸之士的装束,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官场束缚、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接下来,“樊笼愁杀宦游人”一句,直抒胸臆,将官场比作囚笼,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空随秋雁频回首”,诗人以秋雁为喻,表达自己虽身在官场,心却时常向往自由,如同秋雁般频繁回首,渴望逃离。而“安得晨风一奋身”则表达了诗人对摆脱束缚、展翅高飞的强烈愿望。
“古柏凌风常淅沥,老梅含雪更精神”两句,通过描绘古柏和老梅在风雨中的坚韧不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持与不屈。古柏与老梅的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也寓意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定意志。
最后,“赋诗共荷天王圣,取罪还知自小臣”两句,既是对杨椒山的回应,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反思。诗人通过赋诗来表达对上天的敬畏与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同时也暗示了对官场规则的遵守与自我约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以及对自我责任的深刻认识,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
偏袒右肩赤一膊,开颜含笑不作恶。
广深莫种金莲花,故使浮杯衬双脚。
心既忘形亦忘怖,徒使旁观毛发竖。
本无行止令人图,竟到彼岸归何处。
我知画者意识真,是故古来传至今。
亦无此心可得惊,亦无此身可得沈。
浪头乘风正得路,不动庄严几时去。
从今不往亦不还,一幅之间作常住。
君不闻古人祇作如是观,请公莫问何以故。
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
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
沸十里、乱弦丛笛。
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柳陌。新烟凝碧。
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
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
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