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皇敕建龙兴寺,御笔亲书第一山。
圣制万年光宝地,慈云终日护禅关。
楠檀香度清风细,薝卜花开白昼闲。
独步修廊看画壁,不知身在翠微间。
高皇敕建龙兴寺,御笔亲书第一山。
圣制万年光宝地,慈云终日护禅关。
楠檀香度清风细,薝卜花开白昼闲。
独步修廊看画壁,不知身在翠微间。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大龙兴寺的庄严与宁静之美。诗人陈琏以“高皇敕建龙兴寺,御笔亲书第一山”开篇,巧妙地将龙兴寺置于帝王的钦定之下,凸显其地位之尊崇。接着,“圣制万年光宝地,慈云终日护禅关”两句,不仅赞颂了寺庙的长久辉煌,更赋予了它一种神圣的庇护力量,仿佛慈云般无时无刻不在守护着这里的修行者。
“楠檀香度清风细,薝卜花开白昼闲”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楠木和檀木的香气随轻风飘散,薝卜花在白天静静地绽放,这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最后,“独步修廊看画壁,不知身在翠微间”两句,以诗人的个人体验收尾,表达了置身于这如画般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净化与安宁,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龙兴寺及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最震伤心,二十馀年,不见吾亲。
记临终有托,累公弱息,没身不负,勖我先人。
思旧情深,矜孤谊重,几载从游若饮醇。
今回首,叹骑箕去后,忽判多春。像惟三益传神。
恰刘子、兹图亦写真。
看霜髯雪鬓,丰标如在,苍松乱石,笔墨犹新。
补景为谁,妇翁吴老,也向重泉结比邻。
题词罢,对一天风雨,百感酸辛。
笑揖青山,便从此、云归也得。
试认取、半塘东畔,峰峦闟辟。
陶令未开三益径,扈君早办千秋宅。
更无烦、记莂告山灵,应相识。碑漫拟,征西勒。
冢未近,要离侧。只随宜呼取,酒人诗伯。
地下竟偿偕隐愿,区中何日劳生息。
和长吟、神往白杨风,秋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