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鱼之乐,但觉桃花香。
桃源问津者,从此多渔郎。
不知鱼之乐,但觉桃花香。
桃源问津者,从此多渔郎。
这首诗《桃花鱼》由清代诗人王大铠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桃花与鱼共存的美妙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意境。
首句“不知鱼之乐,但觉桃花香”,诗人以疑问的口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似乎在说,鱼儿是否能感受到这桃花盛开时的香气,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却能直接体验到桃花的芬芳。这种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置于平等地位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尊重。
接下来的“桃源问津者,从此多渔郎”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意境。桃源,常被视为理想中的避世之地,这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桃花盛开的地方,成为了人们向往的仙境。问津者,即寻求道路的人,这里的“问津”隐喻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从此多渔郎”则暗示着,因为这片桃花的美丽,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其中不乏以捕鱼为生的渔夫。这不仅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整体而言,《桃花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诗意的追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桃花盛开、鱼儿游弋的桃源之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