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鸠唤雨鹊呼晴,爱听鸠音厌鹊声。
宴坐閒斋参耳观,物无分别概人情。
鸣鸠唤雨鹊呼晴,爱听鸠音厌鹊声。
宴坐閒斋参耳观,物无分别概人情。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御园中暮春时节的所见所感。首句“鸣鸠唤雨鹊呼晴”以生动的拟人手法,展现了鸠鸟呼唤雨水的到来,而喜鹊则欢呼晴天的来临,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天气变化的景象。接着,“爱听鸠音厌鹊声”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鸠鸟叫声的喜爱,以及对喜鹊叫声的厌倦,通过对比展现了个人情感的微妙变化。
后两句“宴坐閒斋参耳观,物无分别概人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作者在闲适的斋室中静坐,通过倾听自然界的声响来观察和理解世间万物。他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还是人类社会,都应该以一种包容和不加分别的态度去看待,体现了作者对于和谐共处、平等对待万物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我闻泰山松,秀与泰山俪。
几经盘错功,一旦风云际。
亦有祖龙子,登山暂幽憩。
锡尔大夫封,一览众木细。
嗟尔十八公,拔地生阶砌。
及身无五尺,乃为乱草蔽!
共见草敷荣,谁识松淹滞?
达人观物理,草木有兴替。
易荣者易萎,不萎者有济。
秋来金气肃,冬至霜雪厉。
翳彼蒙茸草,转瞬蜉蝣毙。
孤松自矫矫,后彫历寒岁。
始看捧日心,渐拓凌云势。
任尔施茑萝,岂忧缠薜荔!
终古垂清阴,重重荫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