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花落的江南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忧愁和深沉的情感。开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浓”即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三月之时,花瓣纷纷扬落,但这种美景并未带来欢愉,反而是情感更加浓郁和复杂。接下来的“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孤独,人们都已远去,只留下空寂的秋千在月光下轻轻摇曳,而马儿则在杨柳间发出疲惫之声。
“堤畔画船空”一句,更增添了一份凄凉,原本应该是热闹非凡的江南水乡,此刻却是一片空寂。诗人随即写到自己的状态,“恹恹醉,长日小帘栊”,似乎在用酒来消愁,但那份恹恹之感,却难以驱散。
最后两句“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则是对夜晚景象的描绘,燕子归巢于银色的烛光之外,而啼莺的歌声藏匿在绿意浓郁的树荫里。末了,无论如何寻找,那些已逝的春色都无法觅得,只留下无尽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的无常感慨,是一篇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巧妙结合的佳作。
范宽笔法夸神妙,安定胡君契深要。
向来赠我山居图,恍入蓬莱循海峤。
祇今远作灵峰游,层崖迭巘涵清秋。
浮岚散尽雨新霁,万丈倒挂银河流。
金碧楼台半天倚,下视人间深涧底。
南扉北崦近相望,苍树重重碧云起。
危桥两两如垂虹,跨驴策杖纷相从。
林深谁怜采樵者,双肩轧轧悬崖重。
浮世光阴去如电,往者忧劳来者倦。
异乡相见祇须臾,礼俗人情空恋恋。
十洲三岛沧溟天,梦回夜半闻啼鹃。
故园松菊幸无恙,挥毫欲赋归来篇。
寄语当时老丘壑,百岁襟期宛如昨。
安期羡门如可招,便与山中侣猿鹤。
海国千山列屏嶂,万迭浮云滚涛浪。
云来云去本无心,苍狗白衣幻形状。
长松密竹翠模糊,萧萧清籁真笙竽。
人行问路失南北,恍惚越海登蓬壶。
山中伊谁结茅屋,考盘独乐歌在谷。
酒酣笑倚两崖高,万鼓雷鸣泻银瀑。
琅玕结实瑶草青,服食自可通神灵。
玄猿白鹤成伴侣,朝霏夕霭秋冥冥。
我家四明山水窟,十载长淮空窃禄。
生来懒性合幽栖,看山看云嗟不足。
近来船过严陵滩,楼台缥缈虚无间。
环佩玲珑出林表,俨然天上非尘寰。
黄堂仙人政多暇,彷佛乡关阅图画。
要觅商公与赵公,妙笔千金阅高价。
我家四明山谷间,清溪碧涧流潺潺。
石床侧目试一听,恍如仙子鸣瑶环。
山中夜来新雨足,更上重峦看晴瀑。
银河千尺欲飞翻,万鼓雷鸣荡坤轴。
汪然下注川渎深,清光一镜明吾心。
洗净尘氛百千斛,多情便欲投吾簪。
岁月如流吁莫驻,飘飘萍泛淮山住。
兴来濯足歌沧浪,白云茫渺知何处。
君不见谪仙文章锦绣胸,飞流爱看香炉峰。
脱靴捧砚不复顾,便欲此地巢云松。
又不见贺监黄冠罢朝谒,扁舟归卧镜湖月。
十洲三岛认为家,八极形神纵超越。
人生适意非有年,老来祇合依林泉。
客底清秋见图画,西风梦绕蓬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