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流离日,全家寄主人。
穷途逢侠客,避地作遗民。
衣食犹多累,功名未了因。
挂冠如有日,就此卜芳邻。
回忆流离日,全家寄主人。
穷途逢侠客,避地作遗民。
衣食犹多累,功名未了因。
挂冠如有日,就此卜芳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重访桃都时,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首句“回忆流离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自己曾经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流露出一种沧桑感。接着,“全家寄主人”一句,透露出在动荡时期,诗人及其家人依靠他人的庇护度日的艰难与无奈。
“穷途逢侠客,避地作遗民”两句,展现了诗人命运转折的时刻。在困厄中遇到侠义之士的帮助,使他得以暂时摆脱困境,选择隐居生活,寻求心灵的宁静。这里不仅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希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衣食犹多累,功名未了因”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尽管物质生活仍然充满压力,但对功名的追求仍未放下,这既是现实的束缚,也是内心未尽的责任与抱负。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无奈与痛苦。
最后,“挂冠如有日,就此卜芳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与期待。如果有一天能够卸下官职的重担,他希望能找到一个宁静之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余生。这一愿望既是对过去生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简单、和谐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
今年三月三,乐事今古稀。
嘉陵江到武昌口,此时此日同□□。
北人不敢恃鞍马,西人不敢凭山豀。
德安有高悦,匹马穿重围。
入城助守胆如斗,出城决战身如飞。
城中扶出王与季,城外逐出信与随。
襄阳有赵淳,默坐谁得窥。
一日熏尽西山狐,二日网尽东津鲵。
三日开门看江北,一人一骑无残遗。
兴安有安丙,谈笑戮吴曦。
伪王乱领出深谷,长史捷布登前墀。
铜梁玉壘见天日,瞿塘滟滪无蛟螭。
噪州有老守,头白尚能诗。
上言吾君善委任,下言吾相能指麾。
国家九九八十一万岁,璘雏褒蘖休狂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