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声竹影浪多疑,仙谷何能为解迷。
藻井风高蛛坏网,杏梁春晚燕争泥。
更看山远惟凝黛,纵许犀灵祇骇鸡。
枉裂霜缯几千尺,红兰终夕露珠啼。
帘声竹影浪多疑,仙谷何能为解迷。
藻井风高蛛坏网,杏梁春晚燕争泥。
更看山远惟凝黛,纵许犀灵祇骇鸡。
枉裂霜缯几千尺,红兰终夕露珠啼。
此诗描绘了一种幽深而迷离的山谷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困惑。"帘声竹影浪多疑"一句,运用了帘、竹和水的声音和影子来营造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不解和猜疑。接下来的"仙谷何能为解迷"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情感,仙谷本应是超凡脱俗之地,却也无法帮助诗人找到心灵的出口。
"藻井风高蛛坏网"一句,以藻井(即水井)和蜘蛛破旧的网来形容环境的荒凉与事物的破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迷茫感。"杏梁春晚燕争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但又充满竞争的画面,燕子在杏树下争夺泥土,表达了生命力与生存斗争的主题。
更看山远惟凝黛一句,诗人抬头望向远处的山峰,只见到的是浓重如墨的色彩,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内心深处的忧思和沉郁。而"纵许犀灵祇骇鸡"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犀牛在古代被视为神兽,而这里似乎是在说即便是神秘而不可触及的事物,也只能让人感到困惑和畏惧。
"枉裂霜缯几千尺"一句,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天边白色的霜缯(可能指晨露或轻纱)如同破碎的丝线,长达数千尺,增添了一种超现实的美感。最后的"红兰终夕露珠啼"则以细腻之笔描绘了植物在日暮时分露珠滴落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致刻画,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与解脱的情怀。
雄雉飞上天,牝雉白日鸣。
驱逐凤皇雏,百鸟不出声。
岂无雕与鹗,至死莫得争。
孤鹤独不惧,使风羽翼成。
鹤性本君子,嘹唳通太清。
至今有其孙,踉跄田中行。
明时与稻粱,重节亦贵名。
尔无冲天力,且与鹙鸧并。
慎勿啄泥秽,坐使白鹭轻。
我本山水乡,看山常不足。
自从到官来,尘事便拘束。
尝闻此山寺,法宇深云木。
无由一来过,梦想向岩谷。
按田趋邻疆,跨马涉平陆。
良友送我行,偶与赏心属。
禅庭鸣白鸡,祖席歌黄鹄。
野气逼人寒,岚光添酒绿。
言离非远离,但爱交情笃。
重游应有期,君亦行车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