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合何妨过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
与君一别无多日,梦到琅然夜榻时。
道合何妨过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
与君一别无多日,梦到琅然夜榻时。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名为《寄崔闲》。诗中以“道合何妨过虎溪”开篇,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中的典故,虎溪是庐山东林寺前的一条溪流,传说慧远法师讲经说法,送客至虎溪边,与客人道别后,溪水会倒流,以此比喻深厚的友情和心灵契合。接下来,“高山流水是相知”一句,引用了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高山与流水象征着知音之间的默契与理解,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崔闲之间深厚的情谊。
“与君一别无多日,梦到琅然夜榻时”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分别的时间并不长,但诗人却在梦中多次与崔闲相聚,共度夜晚,这种梦境中的相聚,既是对现实分离的补偿,也是对友情的深情寄托。整首诗通过自然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超越时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
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
出山定被江潮涴,能为山僧更少留。
一时冠盖尽严终,旧德年来岂易逢。
闻道堂中延盖叟,定应床下拜梁松。
蠹鱼自晒闲箱箧,科斗长收古鼎钟。
我欲弃官重问道,寸筳何以得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