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虚饵方投钓,蜀国痴鱼已上钩。
天与中原通笮马,人间何处有金牛。
秦人虚饵方投钓,蜀国痴鱼已上钩。
天与中原通笮马,人间何处有金牛。
这首诗描绘了秦蜀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以及历史的痕迹在现实中的显现。首句“秦人虚饵方投钓”以钓鱼为喻,形象地展现了秦人(泛指中原地区的人)在尝试与蜀地建立联系或交流的情景,这里的“虚饵”可能象征着初次尝试或试探性的接触。“蜀国痴鱼已上钩”则对应于蜀地(四川一带)对这种尝试的积极响应,仿佛是被吸引而来的。这种对比生动地展示了双方的互动状态。
接下来,“天与中原通笮马”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秦蜀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道路或贸易通道)实现了连接,其中“笮马”可能指的是经过训练或适应特定环境的马匹,它们在古代交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象征着两地间物质和文化的流通。最后,“人间何处有金牛”则以“金牛”作为隐喻,可能是指传说中的宝物或象征财富与繁荣的事物,暗示了秦蜀之间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经济或文化上的交流与共享,使得两地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紧密和富有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钓鱼、马匹和金牛等意象,巧妙地描绘了秦蜀之间历史的联系与交流,以及这种联系给人们带来的想象空间和丰富内涵。
树树春花阜,田田秀麦滋。
虽持玉节贵,不废笋舆诗。
追送宁辞远,乖离故在兹。
无嗔白头旧,一见有深知。
黄岩崭绝人人居,徐岩蟠郁处士庐。
扁舟半载泊南岸,折梅看雪频携壶。
黄岩夹道松百株,风来迎送齐笙竽。
坛崩殿古黄冠癯,悬岩石刻墨可模。
徐岩触目多荒芜,啼啸往往纷鼪鼯。
废基断砌或有无,名字不复知谁渠。
闻君奉檄方受租,播糠眯目莫与娱。
作诗为君道何如,寻幽速遣从骑驱。
赋成孰寄当念吾,不用寒温枉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