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元绂》
《赠元绂》全文
唐 / 李群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

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各保芳坚性,宁忧霜霰侵。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yuán
táng / qún

xiāngféngzàizǒngjiǎotóngxīn
yǐnshízhīshāshǐjīn

lánqiūxiāngsōngwǎncuìfāngshēn
bǎofāngjiānxìngníngyōushuāngxiànqīn

注释
相逢:相遇。
总角:指少年时期。
即:立即,马上。
同心:心意一致。
隐石:隐藏的宝石。
那知:不知道。
玉:比喻珍贵的人或物。
披沙:在沙中寻找。
兰秋:秋天的兰花。
香不死:香气永存。
松晚:傍晚的松树。
翠方深:翠绿更浓。
各保:各自保持。
芳坚性:芬芳坚韧的本性。
宁:宁可,宁愿。
霜霰侵:霜雪侵袭。
翻译
我们在年少时相遇,你我心意相通。
隐藏的宝石在砂石中不知其贵,直到被仔细寻找才遇见。
兰花秋天的香气永不消散,松树傍晚的翠绿更加浓郁。
各自保持芬芳坚韧的本性,何惧严霜寒雪的侵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名为《赠元绂》。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香气长存的情怀,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

“相逢在总角,與子即同心。” 这两句点出了诗人与元绂之间情谊深厚,一经相遇便如同心相通。"总角"一词,常用以比喻初次相识,表明他们的友情纯真而深刻。

“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 这两句借物言志,通过对隐于石中的美玉和埋于沙中之金的描写,象征着诗人认为真正的宝贵之物往往不为世人所认识,只有在特定时刻才被发现。这也映射出诗人对于友情和品格的珍视。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兰草和松树常用以象征坚贞不渝之志。这里,兰草在秋天依然保持其清香,松树在晚年更加郁郁葱葱。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各保芳坚性,宁忧霜霰侵。”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和元绂都应保持自己独立不移的品格,即使面临严寒和暴风骤雨,也不必担心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动摇。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比喻,传递了一种坚守内在美好、不畏艰难的情怀。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于友情和个人的品格的重视,以及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信念的决心。

作者介绍
李群玉

李群玉
朝代:唐   字:文山   籍贯:唐代澧州   生辰:808~862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
猜你喜欢

次申屠子迪韵

红尘车马事纷纷,高眼何曾有见闻?

竹屋夜深时听雨,石床秋冷不生云。

归来每爱陶彭泽,漂泊谁怜郑广文?

门径年年芳草绿,拟将兹意问东君。

(0)

素梅五十八首·其二十九

十月中原风景别,寒冰如地雪漫天。

相逢尽说江南好,处处梅花压酒船。

(0)

虞美人

四郎须是安炉灶。莫把身心闹。玲珑便是本来真。

气精养住,便得好精神。汞铅得得知颠倒。

方见无名道。今宵饮酒是何人。

认取清风明月日相亲。

(0)

渔家傲.二首李公求

圣老子元姓李。今正是遗风起。向他方求出离。

明位。从坎暗清凉地。便施仁兼富义。

还略叙闲中意。内无心真活计。分美。

都水火须交济。

(0)

探春令

兀然真性,杳杳默默,无微无大。

一团莹宝,光明围绕,五彩同随那。

逍遥自在堪经过。有玉童相贺。

满空馥郁,盈盈里面,来伴神仙坐。

(0)

苏幕遮

莫端身,休打坐。摆髓摇筋,嘘咽稠粘唾。

外用修持无应和。赢得劳神,枉了空摧挫。

要行行,如卧卧。只把心头,一点须猜破。

返照回光亲看过。五色霞光,覆焘珠明颗。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