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车马事纷纷,高眼何曾有见闻?
竹屋夜深时听雨,石床秋冷不生云。
归来每爱陶彭泽,漂泊谁怜郑广文?
门径年年芳草绿,拟将兹意问东君。
红尘车马事纷纷,高眼何曾有见闻?
竹屋夜深时听雨,石床秋冷不生云。
归来每爱陶彭泽,漂泊谁怜郑广文?
门径年年芳草绿,拟将兹意问东君。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的《次申屠子迪韵》,通过对红尘世俗的疏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首句“红尘车马事纷纷”,描绘了世间纷扰的景象,与后文形成对比。第二句“高眼何曾有见闻?”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喧嚣的淡漠,暗示他有着高于常人的洞察力。
接下来,“竹屋夜深时听雨,石床秋冷不生云”两句,通过写竹屋夜雨和石床秋冷的清寂画面,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人世浮云般的无常的深刻理解。诗人以古代贤士陶渊明和郑板桥自比,表达对他们淡泊名利、自在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尾联“门径年年芳草绿,拟将兹意问东君”,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春回大地、芳草常青的寓意的寄托,最后借问东君(春天的象征)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冕在乱世中坚守自我,追求清静无为的高尚情操。
凉雨何冥冥,黑云复浩浩。
山行夜不休,崄巇犹蜀道。
我非王程迫,胡为役衰老。
数口远相将,未必常温饱。
投彼敝屋间,芜秽不及扫。
园荒无主人,马散齧秋草。
席地即吾庐,馀生聊自保。
隔林乞火回,酌酒慰怀抱。
愚者昧所适,哲人见机早。
反为细君嗤,宁如在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