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窦石知谁凿,岑立江波何壮哉。
舟人渔子争传说,宛见将军避暑来。
千寻窦石知谁凿,岑立江波何壮哉。
舟人渔子争传说,宛见将军避暑来。
这首诗描绘了穿石的壮观景象,通过“千寻窦石知谁凿”一句,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久远和难以追溯的历史。接着,“岑立江波何壮哉”则直接赞美了石头矗立于江波之上的雄伟姿态,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
“舟人渔子争传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人们在水边聚集,争相讲述关于这块穿石的故事,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奇观的好奇与敬畏之心。最后,“宛见将军避暑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穿石比作古代将军避暑的场所,既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赋予了这块石头以生命和故事性,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回响和岁月的流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融入了人文情怀和社会生活的元素,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客舍仍栽竹,殷勤忆故园。
乱枝交窄径,轻筱拂卑垣。
曙色烟凝几,秋声月在门。
杀青编汗简,浮碧注山尊。
斸笋供春祀,行庖具夕飧。
高人频驻屐,俗士竟回辕。
虽与山林远,终无市井喧。
晋贤名未泯,唐逸兴犹存。
彷佛龟山路,依稀雁荡村。
南归遂幽息,投老更何论。
我昔放仙鸟,梦游东海滨。
行歌小山桂,遂偶沧洲人。
结交龙门子,招邀浮丘生。
都无簪冕系,而有山水情。
浮丘逐铜辇,龙门登玉堂。
皤然沧洲隐,与我唫沧浪。
有时猎群书,宛在竹深处。
境静不遑眠,中宵启前户。
龙门惜暌离,故写无声诗。
别后见云树,相思但悽其。
吾爱方壶子,翩翩列仙流。
咽津结龙虎,逍遥与天游。
有时发仙秘,戏扫琼林秋。
趋然粉墨外,坐使真华愁。
兹峰表神岳,漫漫元气浮。
祥飙转琪树,肃飒珊瑚钩。
玄凤隐朝景,三花媚灵湫。
伐毛紫霞里,濯足泉萝幽。
黄金变绿髓,千岁栖蓬丘。
世人哂丹汞,饭稻甘蜉蝣。
披图有遐想,其将方外求。
仙风吹云散琼香,玉轮轧露融素光。
霓裳飞动金玲珰,一声惊起鸾凤翔。
芙蓉池上西风早,青鸟无音天窅窅。
翠光浓入秋水寒,黛痕浅与春山老。
千年蟠桃几开落,三偷奈此小儿恶。
綵丝未断尘俗缘,黄金空铸相思错。
君不见有虞帝子来潇湘,洞庭水绿梧山苍。
泪痕有尽愁思长,向来斑竹多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