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簪不可忘,来处隔炎荒。
截得半环月,磨成四寸霜。
晓辞梳齿腻,秋入发根凉。
好是纱巾下,纤纤锥出囊。
牙簪不可忘,来处隔炎荒。
截得半环月,磨成四寸霜。
晓辞梳齿腻,秋入发根凉。
好是纱巾下,纤纤锥出囊。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女子佩戴的玉簪,其精致美丽以及对其的珍视。"牙簪不可忘,来处隔炎荒"表达了对玉簪的情感寄托,它不仅是装饰之物,更承载着情感的记忆和对远方的思念。"截得半环月,磨成四寸霜"则形象地展示了玉簪的精美与制作过程,从大自然中取材,经过细致的打磨而成。
"晓辞梳齿腻,秋入发根凉"这两句诗描绘了早晨梳妆时的温馨场景和秋天佩戴玉簪的清凉感受。"好是纱巾下,纤纤锥出囊"则表达了在细致的头巾下,玉簪轻巧地露出来,其精美与细腻令人赞叹。
这首诗通过对玉簪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友人赠送之物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休哉羊叔子,辅晋功勋大。
化行江汉间,恩被疆埸外。
中国倚而安,治为天下最。
开府多英僚,置酒每高会。
徘徊临岘首,兴言何慷慨。
此山自古有,游者千万辈。
堙灭皆无闻,空悲岁月迈。
公乎仁泽深,风采独不昧。
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卓有王源叔,文学伟当代。
借麾来襄阳,高怀极恬退。
山姿列云端,江响拂天籁。
行乐何逍遥,览古忽感概。
不见叔子祠,芜没民畴内。
千金赎故基,庙貌重营绘。
襄人复其祀,水旱有攸赖。
太守一兴善,比户皆欢快。
源叔政可歌,又留千载爱。
先王教百工,作为天下器。
周旦意不朽,刊之考工记。
嗟嗟远圣人,制度日以纷。
窈窕阿房宫,万态横青云。
荧煌甲乙帐,一朝那肯焚。
秦汉骄心起,陈隋益其侈。
鼓舞天下风,滔滔弗能止。
可甚佛老徒,不取慈俭书。
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
四海竞如此,金碧照万里。
茅茨帝者荣,今为庶人耻。
宜哉老成言,欲攦般输指。
蜀狂士宁者,不邪亦不正。
混世使人疑,诡谲非一行。
平生不把笔,对酒时高咏。
初如不著意,语出多奇劲。
倾财解人难,去不道名姓。
金钱买酒醉高楼,明月空床眠不醒。
一身四海即为家,独行万里聊乘兴。
既不采药卖都市,又不点石化黄金。
进不干公卿,退不隐山林。
与之游者但爱其人而莫见其术,安知其心。
吾闻有道之士游心太虚,逍遥出入,常与道俱。
故能入火不热,入水不濡。
尝闻其语,而未见其人也,岂斯人之徒欤。
不然言不纯师,行不纯德。
而滑稽玩世,其东方朔之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