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起暮岚,秋水寂空潭。
一片繁华月,殷勤照草庵。
呼童扫窗北,活酒出溪南。
独醉枫林下,禅从何处参。
寒山起暮岚,秋水寂空潭。
一片繁华月,殷勤照草庵。
呼童扫窗北,活酒出溪南。
独醉枫林下,禅从何处参。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中的宁静与禅意。首句“寒山起暮岚”以寒山和傍晚的山岚起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接着“秋水寂空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秋水在空潭中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
“一片繁华月,殷勤照草庵”两句,诗人巧妙地将繁华与月光的柔和对比,月光虽明亮却并不刺眼,恰到好处地照亮了草庵,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氛围。这里“繁华月”与“草庵”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呼童扫窗北,活酒出溪南”则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简单的动作,如吩咐童子清扫窗户北侧,取出溪南的美酒,不仅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也暗含着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珍惜。这里的“活酒”二字,生动地描绘了酒的鲜活与生命力,与自然界的生机融为一体。
最后,“独醉枫林下,禅从何处参”将画面推向高潮。诗人独自沉浸在枫林之中,享受着自然之美带来的醉意,同时也暗示了禅悟的过程。这里的“禅从何处参”,既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探寻,也是对自然万物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平静的哲学思考。
歙三万户多,黟户减半少。
君才宜大用,何乃易而小。
易邑不易心,千江一月皎。
歙民时有谣,夺堇茹我蓼。
黟产足筒布,粗绤自缠绕。
黟之酒良佳,樽中无清醥。
归来卧城东,赁阁临木杪。
唯有一卷梅,古色暗锦褾。
高官跃大马,鼓吹日扰扰。
廉吏无人知,酸吟夜连晓。
我爱真西山,读书有甲记。
首论天命性,岂可不论气。
我爱魏鹤山,周易辑集义。
濂洛十七家,一贯六十四。
有寂即有感,槁死笑释氏。
无气欲为人,瓦砾弃骸胔。
复见天地心,有处起生意。
王弼独云无,此语决非是。
孟侯与王侯,妙年俱作州。
穷穷鬼揄我,汝堪并英游。
汝无曲逆计,汝无裨谌谋。
汝乃蹄涔水,可配江河流。
仓卒不能答,吐舌瞠双眸。
二侯不自贵,屑与耄叟俦。
歌岂有檀板,舞亦无珠韝。
磨玉藉沙石,以故交情绸。
盖公曹参舍,角里张良求。
绿鬓间白发,一献还一酬。
俗态动枘凿,对面风马牛。
二侯不我弃,庶哉企前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