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真西山,读书有甲记。
首论天命性,岂可不论气。
我爱魏鹤山,周易辑集义。
濂洛十七家,一贯六十四。
有寂即有感,槁死笑释氏。
无气欲为人,瓦砾弃骸胔。
复见天地心,有处起生意。
王弼独云无,此语决非是。
我爱真西山,读书有甲记。
首论天命性,岂可不论气。
我爱魏鹤山,周易辑集义。
濂洛十七家,一贯六十四。
有寂即有感,槁死笑释氏。
无气欲为人,瓦砾弃骸胔。
复见天地心,有处起生意。
王弼独云无,此语决非是。
这是一首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于《学诗吟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古籍特别是儒家经典的热爱和深刻理解,以及对周易哲学思想的探讨。
"我爱真西山,读书有甲记。"
这里的“真西山”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真德秀,他在山中建有精舍,用于藏书。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座藏书之地的喜爱,以及对其中所收藏书籍的珍视。
"首论天命性,岂可不论气。"
这一句表明诗人在研究儒家经典时,首先探讨的是天命与人的本性问题,这是儒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并且认为不能忽略“气”的讨论。“气”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宇宙间的物质和精神实体,是理解自然和人生哲理的关键。
"我爱魏鹤山,周易辑集义。"
“魏鹤山”是指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魏了翁,他曾在此山建有书院,用以教学。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学者的敬仰,以及他对于《周易》这一儒家经典进行辑集和解说的赞赏。
"濪洛十七家,一贯六十四。"
“濪洛”指的是古代的两大文化中心,即河南之濮上(濪)和 洛阳(洛),这里泛指中原地区。“十七家”可能是指这一地区流传下来的儒学家族或学派,而“一贯六十四”则可能是在说这些家族或学派的思想渊源于《周易》的六十四卦。
"有寂即有感,槁死笑释氏。"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经典中哲理的深刻领悟。当他沉浸在这些古籍之中时,即使是寂静无声的环境,也能激起他的情感共鸣。他通过对“释氏”(佛教)的轻松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于儒学的坚守。
"无气欲为人,瓦砾弃骸胔。"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即使没有外在的物质支持,也要坚持做一个有气节、有道德的人。“瓦砾”指的是破碎之物,“弃骸胔”则是比喻抛却世俗的杂念和私欲。
"复见天地心,有处起生意。"
诗人在经典中学到了天地间的至理,这种理解使他重燃起对生命的热情和希望,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所在。
"王弼独云无,此语决非是。"
这句中“王弼”应指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学者,他有独到的解释。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王弼某些观点的质疑,认为他的某些说法并不正确。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儒学素养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个人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