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漏报高阁,榴亭出夜筵。
紫檀熏宝鼎,银烛散青烟。
灵籁生修竹,香风入夏弦。
露浓罗袖重,歌遏酒杯传。
诸妇酣春梦,双娥失翠钿。
玉山推不倒,看月背花眠。
永漏报高阁,榴亭出夜筵。
紫檀熏宝鼎,银烛散青烟。
灵籁生修竹,香风入夏弦。
露浓罗袖重,歌遏酒杯传。
诸妇酣春梦,双娥失翠钿。
玉山推不倒,看月背花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石榴亭举行的夜间宴饮的情景。开篇“永漏报高阁,榴亭出夜筵”两句,设定了时间和空间背景,永漏指古代计时器中的滴水声,报高阁则是深夜的钟声,而石榴亭则是宴饮的地点。紧接着,“紫檀熏宝鼎,银烛散青烟”两句,用富丽堂皇的词汇描绘了室内的奢华装饰和温馨的光线。
诗的中间部分“灵籁生修竹,香风入夏弦”写出了户外的清幽雅致与室内的乐器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随后,“露浓罗袖重,歌遏酒杯传”两句,则描绘了宴会上饮酒作乐的情景,露水浸湿了衣袖,而歌声和酒杯的传递显现出宴席上的热闹与欢愉。
诗歌后半段转向女性角色的描写,“诸妇酣春梦,双娥失翠钿”两句中,诸妇沉浸在春夜的美梦之中,而双娥则是指两个女子失去了她们的玉饰。最后,“玉山推不倒, 看月背花眠”两句,则以坚不可摧的玉山比喻某种坚定不移的情感或信念,同时也描绘出一种对月亮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在花间安然入睡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对夜宴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作者在元朝背景下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功底。
玉垒求贤牧,金门辍近臣。
龙荒使传远,鸡省命书新。
殿柱题名久,刀州入梦频。
悬鱼喧旧政,叱驭继芳尘。
珠履平原客,壶浆左蜀人。
北堂牵远念,南诏抚殊邻。
宴榭峨眉雪,歌筵濯锦春。
乐章传辩士,卜肆访逋民。
幕府觞无算,池塘思有神。
知谁预交辟,空羡吐车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