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老弥明,金芽石鼎烹。
一瓯浮雪白,两腋觉风清。
齿颊回真味,诗联悟道情。
北窗高卧处,魂梦到蓬瀛。
多谢老弥明,金芽石鼎烹。
一瓯浮雪白,两腋觉风清。
齿颊回真味,诗联悟道情。
北窗高卧处,魂梦到蓬瀛。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寓乾明观(其三)》。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在乾明观内品茶、烹食之余,对自然美景和道法修养的深刻体验与情感抒发。
"多谢老弥明,金芽石鼎烹。"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家僧侣准备食品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精致茶食的赞美。在古代文化中,"金芽"往往指的是上好的茶叶,而"石鼎"则象征着纯净无污染的烹煮方式。
"一瓯浮雪白,两腋觉风清。" 这里描绘了一杯清澈如雪的茶水,以及诗人在饮茶后感受到的清凉与舒适。"两腋觉风清"则暗示了内心的清净与平和。
"齿颊回真味,诗联悟道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品味美食与吟咏诗词,领悟到生命真谛和佛法深意。"齿颊"指的是口腔的感受,而"真味"则是对生活本质的体验;"道情"则是对宇宙、自然乃至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北窗高卧处,魂梦到蓬瀛。" 最后两句,诗人形容自己在高窗就寝之地,灵魂仿佛飘渺到了遥远的蓬莱仙境。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超脱的表达,也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茶、食与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宁静和哲思的过程。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即将个人情感与宇宙万物相连,通过对世间之物的欣赏来达到精神上的超脱。
虎丘池头与君别,片片寒霜走鸣铗。
十年仍上泣玉书,千里果至泥金帖。
野夫欢叫四坐闻,忽忆少时慕终军。
一言唾手取青紫,蹉跎归种南山云。
要知晚成差有味,男儿有才岂终弃。
君不见老骥剪拂时,踠足长鸣裂珠辔。
孝皇宾天五十载,海内喁喁想颜色。
曾传策士吁真才,往往睹接夔龙席。
呜呼此意苍茫竟谁答,一老岿然峙南极。
日月长悬魏阙心,波涛竟展渑池翼。
自从拂袖离夫椒,安石强折苍生腰。
十年再压铜柱碛,两都重肃金天飙。
巍如大衡悬东序,耸若乔木干层霄。
珊瑚欲枯沧海钓,云母隔坐天门朝。
谁其青骢绣为袍,望公崔嵬不得骄。
片言出口捩眼鼻,一疏脱屣甘渔樵。
菰城社者刘司空,啸作鼓吹惊鸿濛。
轻舟握手慰劳苦,苕水尽发桃花红,青山无言忽两翁。
为公萋菲意良厚,时有时才任奔走。
阴森狐狸固城社,潦落麟凤沈郊薮。
不堪屈指孝皇年,试论更得如公否。
《送大司寇顾公还山歌》【明·王世贞】孝皇宾天五十载,海内喁喁想颜色。曾传策士吁真才,往往睹接夔龙席。呜呼此意苍茫竟谁答,一老岿然峙南极。日月长悬魏阙心,波涛竟展渑池翼。自从拂袖离夫椒,安石强折苍生腰。十年再压铜柱碛,两都重肃金天飙。巍如大衡悬东序,耸若乔木干层霄。珊瑚欲枯沧海钓,云母隔坐天门朝。谁其青骢绣为袍,望公崔嵬不得骄。片言出口捩眼鼻,一疏脱屣甘渔樵。菰城社者刘司空,啸作鼓吹惊鸿濛。轻舟握手慰劳苦,苕水尽发桃花红,青山无言忽两翁。为公萋菲意良厚,时有时才任奔走。阴森狐狸固城社,潦落麟凤沈郊薮。不堪屈指孝皇年,试论更得如公否。
https://shici.929r.com/shici/C17aTJs.html
昔余奉使还,两饮虞部家。
虞部三郎君,各各斗豪奢。
初筵行大白,邀我醉梅花。
此梅十亩阴,老龙吐嵯岈。
酒酣吹铁笛,万玉乱横斜。
落月参黄昏,笑上白鼻騧。
再醉牡丹亭,春光亦繁华。
斗大赪金盘,朵朵压红纱。
疑将并州刀,碎裁洞庭霞。
珊瑚续夜照,不惜鞭日车。
此乐难数得,往往逢人誇。
转盼不十年,陵谷忽迁沦。
牡丹剉食马,老梅斧为薪。
东风依旧吹,惟见菜甲春。
额是虞部额,人非虞部人。
中有刁家奴,浊气搏秋旻。
虞部昔肺腑,况乃手足亲。
一为并吞念,百巧日夜新。
二子散他州,长者委黄尘。
问主既已非,此梅安足论。
归来见儿竖,骄騃不能驯。
抚心长太息,恻怆涕沾巾。
《过故陆虞部第有感》【明·王世贞】昔余奉使还,两饮虞部家。虞部三郎君,各各斗豪奢。初筵行大白,邀我醉梅花。此梅十亩阴,老龙吐嵯岈。酒酣吹铁笛,万玉乱横斜。落月参黄昏,笑上白鼻騧。再醉牡丹亭,春光亦繁华。斗大赪金盘,朵朵压红纱。疑将并州刀,碎裁洞庭霞。珊瑚续夜照,不惜鞭日车。此乐难数得,往往逢人誇。转盼不十年,陵谷忽迁沦。牡丹剉食马,老梅斧为薪。东风依旧吹,惟见菜甲春。额是虞部额,人非虞部人。中有刁家奴,浊气搏秋旻。虞部昔肺腑,况乃手足亲。一为并吞念,百巧日夜新。二子散他州,长者委黄尘。问主既已非,此梅安足论。归来见儿竖,骄騃不能驯。抚心长太息,恻怆涕沾巾。
https://shici.929r.com/shici/gzBEbVL.html
威凤虽在罗,耻与凡枭近。
神龙刬其角,目固无鲛蜃。
火垂赤帝灭,风犹素王振。
角总吐英谈,冠弱流乂问。
平原援中绝,北海诚空奋。
艰难傍馀爝,廓落甘异摈。
交祢岂慕狂,拒郤焉为吝。
巢倾卵俱覆,梁逝室亦震。
反谐鄢陵祝,不睹山阳恨。
余本骨体人,千秋凛遗荩。
高咏长寝篇,分香随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