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畴昔抱痴顽,不惯黄埃日跨鞍。
荒径露沾旗尾润,幽窗尘锁笔头乾。
半林残照人烟晚,一笛秋风雁影寒。
还有田园得归去,谁能俯首缚微官。
自怜畴昔抱痴顽,不惯黄埃日跨鞍。
荒径露沾旗尾润,幽窗尘锁笔头乾。
半林残照人烟晚,一笛秋风雁影寒。
还有田园得归去,谁能俯首缚微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自我安慰,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过去不够成熟、未能及时出世的自责,以及对现实繁华尘世的疏离感。
"畴昔抱痴顽," 表示诗人对于年轻时的自己懵懂无知感到惋惜,而 "不惯黄埃日跨鞍" 则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不适应与厌倦。黄埃指的是尘土飞扬,这里象征着官场中的纷争和污浊。
接下来的两句 "荒径露沾旗尾润,幽窗尘锁笔头乾" 描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感受,以及书房内外的景象。荒径上的露水湿润了旗帜,而幽静的窗前则是尘封和笔尖干涸,这些都是诗人退隐生活的写照。
"半林残照人烟晚,一笛秋风雁影寒"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景象,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夜晚,而那一曲笛声与飞过的大雁则增添了秋意的凄凉。
最后 "还有田园得归去,谁能俯首缚微官" 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在质疑,有谁愿意低头去束缚于微不足道的小官职呢?
整体来说,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纯真的生活态度。
故人有子字三弥,七岁能为五字诗。
肯共而翁逃宋派,不妨学杜得其皮。
避兵也署陶江集,临帖居然北魏碑。
致语写经老居士,他年三舍避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