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偶成》
《偶成》全文
宋 / 李若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自怜畴昔抱痴顽,不惯黄埃日跨鞍。

荒径露沾旗尾润,幽窗尘锁笔头乾。

半林残照人烟晚,一笛秋风雁影寒。

还有田园得归去,谁能俯首缚微官。

(0)
翻译
我怜悯自己过去傻傻的,不习惯每天骑马在满是尘土的路上奔波。
荒凉的小路上露水打湿了旗帜,幽静的窗内笔头因尘封而干涩。
夕阳下半数树林中的人家炊烟稀疏,秋风吹过,大雁的身影显得凄凉。
我渴望回归田园生活,又有谁愿意屈服于小小的官职束缚呢?
注释
畴昔:过去。
痴顽:傻傻的。
黄埃:尘土。
日跨鞍:每天骑马奔波。
荒径:荒凉小路。
露沾:打湿。
旗尾:旗帜。
笔头乾:笔头干涩。
残照:夕阳。
人烟晚:人家炊烟稀疏。
雁影寒:大雁身影凄凉。
田园:田园生活。
微官:小小的官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自我安慰,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过去不够成熟、未能及时出世的自责,以及对现实繁华尘世的疏离感。

"畴昔抱痴顽," 表示诗人对于年轻时的自己懵懂无知感到惋惜,而 "不惯黄埃日跨鞍" 则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不适应与厌倦。黄埃指的是尘土飞扬,这里象征着官场中的纷争和污浊。

接下来的两句 "荒径露沾旗尾润,幽窗尘锁笔头乾" 描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感受,以及书房内外的景象。荒径上的露水湿润了旗帜,而幽静的窗前则是尘封和笔尖干涸,这些都是诗人退隐生活的写照。

"半林残照人烟晚,一笛秋风雁影寒"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景象,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夜晚,而那一曲笛声与飞过的大雁则增添了秋意的凄凉。

最后 "还有田园得归去,谁能俯首缚微官" 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在质疑,有谁愿意低头去束缚于微不足道的小官职呢?

整体来说,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纯真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李若水

李若水
朝代:宋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猜你喜欢

新竹

离离弄影暑将收,玉版参禅进一筹。

历节当途初见重,虚心入世乍怀柔。

才教有伴维风气,肯信无君脱俗流。

待列古今经史籍,文人藉尔證千秋。

(0)

夜过伯初见三弥案头有司马景和碑内夹和杜五古一首三弥作也喜而赋赠将索损轩同年和以张之

故人有子字三弥,七岁能为五字诗。

肯共而翁逃宋派,不妨学杜得其皮。

避兵也署陶江集,临帖居然北魏碑。

致语写经老居士,他年三舍避偏师。

(0)

赠德国大使

求图对峙抗西东,天下强权属两雄。

藉重平和坚誓约,万邦齐颂息兵戎。

(0)

饯赠诸生赴台院试

清风绝徼靖边藩,盛典重优养士恩。

鉴秉天南新扫榻,筵开海北欲倾樽。

衣冠四十斯文寄,礼乐三千至道存。

但愿鲲鹏腾渤海,敢言桃李尽公门。

(0)

雁来红·其一

一幅红罗孰剪裁,高斋初见雁飞来。

不分老少当阶种,直把珊瑚绕屋栽。

有信恰随秋影到,无花也向夕阳开。

惊寒莫谓江南早,依旧春风锦绣堆。

(0)

病起偶得书示奎儿

病来鹤骨笑支离,叟本支离不用医。

秃柳风凄垂老别,寒桃雨泣少年嫠。

无情岁月消歌哭,有路云山入梦思。

身后浮名聊自惜,深杯酌我且教儿。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