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
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
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
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
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馀赀。
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
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
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
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
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
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馀赀。
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狂歌》。诗中通过对比明月照在朋友席上的光辉和白露沾湿自己衣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饮畅谈、尽情欢乐的愿望。劝酒和唱狂歌,是诗人倡导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两句,描绘出人生的两个阶段:年过五十开始走向衰老,而在二十岁之前往往因为年幼无知而显得有些愚痴。这两句话强调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则是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光阴迅速的无奈和叹息。
最后两句"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馀赀。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进一步强调了及时行乐的思想。黄墟指的是古代皇帝或贵族死后的陵墓,而珠衾玉匣则是豪华的葬礼用品。诗人认为,这些都不能带到死后,生前不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是在死后留下一些无用的物质财富,是没有意义的。
总体来说,这首《狂歌》通过对生活场景和人生哲理的描绘,传达了诗人主张及时行乐、珍惜光阴的思想。
大都有捷径,轩盖众若云。
佩玉摇玲珑,罗绮相鲜新。
为问过者谁,云是诸贵人。
杨李皆近臣,韩虢皆近亲。
金吾避驰道,御史回车轮。
侯门闹如市,气势薰秋旻。
岂知终南隐,朴素先秦民。
衡门足栖迟,义路良可遵。
荣辱了不知,理乱亦不闻。
穷居三十载,高卧南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