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幽并,匈奴屡入寇。
抚剑出飞狐,君命所不受。
铁铠被飞龙,黄金饰载胄。
大小七千战,虏酋每首授。
功成奏未央,天子嘉绩茂。
但恐忌功者,矫制比延寿。
烽火连幽并,匈奴屡入寇。
抚剑出飞狐,君命所不受。
铁铠被飞龙,黄金饰载胄。
大小七千战,虏酋每首授。
功成奏未央,天子嘉绩茂。
但恐忌功者,矫制比延寿。
这首诗《从军行》由明代诗人江源创作,描绘了一位英勇的战士在边疆守卫国家,抗击敌寇的壮烈场景。
首句“烽火连幽并,匈奴屡入寇”,开篇即渲染了边境的紧张局势,烽火不断,匈奴多次侵犯,营造出一种危机四伏的氛围。接着,“抚剑出飞狐,君命所不受”两句,展现了主人公的豪情与决绝,他手持利剑,从飞狐关出发,面对君命,他选择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彰显了其勇猛和对国家的忠诚。
“铁铠被飞龙,黄金饰载胄”描绘了战士们的装备,铁甲如飞龙般威武,头盔上镶嵌着黄金,不仅体现了士兵的英勇,也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和力量。“大小七千战,虏酋每首授”则展示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辉煌,经过无数次战斗,敌酋的首级都被成功斩下,表现了战士们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最后,“功成奏未央,天子嘉绩茂”描述了战争胜利后的情景,功勋卓著的将士们向朝廷报功,天子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然而,“但恐忌功者,矫制比延寿”则揭示了潜在的政治风险,担心那些嫉妒功臣的人可能会篡改诏令,如同汉代的王延寿事件一样,暗示了胜利后的复杂政治局面。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古代边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主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权力斗争的阴影,是一首兼具历史感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