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台呈妙舞,云雨半罗衣。
袅袅腰疑折,褰褰袖欲飞。
雾轻红踯躅,风艳紫蔷薇。
强许传新态,人间弟子稀。
荆台呈妙舞,云雨半罗衣。
袅袅腰疑折,褰褰袖欲飞。
雾轻红踯躅,风艳紫蔷薇。
强许传新态,人间弟子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舞蹈表演的生动景象,通过对舞者姿态、服饰、气质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舞蹈之美妙与高雅。开篇“荆台呈妙舞,云雨半罗衣”即设定了一个神秘而又飘逸的舞台氛围,“荆台”可能指的是一个古代的舞台或是某种特定的舞姿名称,而“云雨半罗衣”则形象地描绘出舞者穿着轻薄如云、半遮半露的罗纱服饰,给人以飘渺玄妙之感。
接着,“袅袅腰疑折,褰褰袖欲飞”更是通过对舞者的动态美进行描绘。“袅袅腰疑折”形容舞者腰肢柔软而有如柳枝般的摇曳,“褰褰袖欲飞”则让人联想到舞者随着音乐起舞,衣袖飘扬,如同鸟儿欲飞一般。
“雾轻红踯躅,风艳紫蔷薇”这一句中,“雾轻红踯躅”可能是形容舞者的脚步轻盈,或许也暗示了舞台上的烟雾效果,而“风艳紫蔷薇”则让人想象到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舞者在微风中翩然起舞,如同紫色的蔷薇花在风中摇曳。
最后,“强许传新态,人间弟子稀”表达了对这场舞蹈之美的赞叹与稀有。这里的“强许”可能是指某位权威的评论或评价,而“传新态”则是说这种舞蹈风格在当时极为罕见。“人间弟子稀”则强调了这样的艺术造诣在人间难以寻觅,是一份宝贵的美学享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鉴赏,更通过其独特的意象和语言,展现了一场古典舞蹈的魅力与艺术之美。
君不见召翁卿,当年抚字著贤声。
躬劝耕桑循陇亩,留得人传召父名。
又不见杜公君,从来绩誉比前闻。
底事令人歌杜母,祇缘节爱念弥殷。
以此方知古为政,不在苛条与虐令。
赫赫虽无在处称,既去人心思莫竟。
刘君治行有谁先,两汉家声旧所传。
仁比南阳蒲示辱,义似山阴惟一钱。
人道君才非百里,展骥功应别驾起。
岭北烽烟接岭南,父母之思犹孔迩。
帝里春还未几日,万户千门总春色。
昨夜云间月欲圆,更道今宵祀太一。
华灯闪烁映朱阑,纵横游骑满长安。
笙歌响度香尘起,触忤羁人惨未欢。
徐卿为我开斗酒,李白谈诗方在口。
倒屣王生能复来,浮云万态俱何有。
请记当年旧酒垆,几人得意在皇都。
且拚乐事随青帝,莫逐乡心卜紫姑。
维舟日已暮,坐听浙江潮。
长风吹海岸,落照衔山腰。
潮声一以厉,波光亦复遥。
浩荡豁心目,因之破泬寥。
缅矣怀今昔,盈虚岂一朝。
吴越相雄长,倏忽如迅飙。
髑髅千古恨,一旅耻夫椒。
高台竟游鹿,贞魂讵可招。
怒涛空自托,往事一长谣。
瞬息潮还汐,推篷月可邀。
渔灯互明灭,船头响洞箫。
独客惟杯酒,堪以永今宵。
胡为多苦心,历历认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