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有子字三弥,七岁能为五字诗。
肯共而翁逃宋派,不妨学杜得其皮。
避兵也署陶江集,临帖居然北魏碑。
致语写经老居士,他年三舍避偏师。
故人有子字三弥,七岁能为五字诗。
肯共而翁逃宋派,不妨学杜得其皮。
避兵也署陶江集,临帖居然北魏碑。
致语写经老居士,他年三舍避偏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七岁的孩童三弥,展现出他在文学上的早慧与天赋。他不仅能够创作五言诗,还对古代文学有着独到的理解,敢于挑战并学习杜甫的风格,展现出了不凡的艺术追求。诗中提到三弥在避难时,不仅收集了陶渊明的文集,还临摹北魏时期的碑文,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和广泛涉猎。最后,他与一位年长的居士交流,表达了对未来成为高僧,通过书写佛经来避世修行的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赞美了三弥在文学与艺术上的才华,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深入理解,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其未来的美好期许。
久雨山色瘁,山行多厌人。
今朝偶开霁,殊觉青春新。
我行过林薄,小酌寻幽邻。
饮我白玉卮,坐我青松根。
浮云西北驰,飘飘风动琴。
清冷万籁阔,翠彩高嶙峋。
我欲御风去,高举淩嚣尘。
徘徊望天末,万里春氤氲。
黄金为宇,白玉雕栏。与子同登,新昏孔欢。
旨酒既设,椒兰既焚。与子同登,亲恩主恩。
袅袅则鸣,彼箫之声。余为子和,与子同盟。
在禽为凤,妾也为皇。千载于飞,其鸣锵锵。
在木为琴,妾也为軨。下调高张,唯子所准。
君为衣袂,妾则为裳。君为明月,妾依其光。
千秋万岁,乐哉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