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红罗孰剪裁,高斋初见雁飞来。
不分老少当阶种,直把珊瑚绕屋栽。
有信恰随秋影到,无花也向夕阳开。
惊寒莫谓江南早,依旧春风锦绣堆。
一幅红罗孰剪裁,高斋初见雁飞来。
不分老少当阶种,直把珊瑚绕屋栽。
有信恰随秋影到,无花也向夕阳开。
惊寒莫谓江南早,依旧春风锦绣堆。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以“雁来红”这一植物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季节变换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首句“一幅红罗孰剪裁”,以“红罗”比喻“雁来红”的鲜艳花朵,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对这美丽植物的赞叹。接着,“高斋初见雁飞来”,点明了观赏者在高雅的书房中首次见到雁群飞过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不分老少当阶种,直把珊瑚绕屋栽”,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雁来红”的花朵比作珊瑚,形象地描绘了其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植物生命力的旺盛和适应性强。
“有信恰随秋影到,无花也向夕阳开”,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不仅赞美了“雁来红”在秋天到来时展现出的生命力,还表达了即使没有花朵,它也能以其他方式展现自己的美丽,如在夕阳下散发出的光辉。这种不依赖于外在形式的美,更显得深沉而内敛。
最后,“惊寒莫谓江南早,依旧春风锦绣堆”,诗人以“惊寒”二字,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通过“春风锦绣堆”这一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依然存在,充满了希望和温暖。
整首诗通过对“雁来红”这一植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与季节变换的和谐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