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身到处得閒游,人物看看似故丘。
金胜满头挝社鼓,采鞭随手逐泥牛。
闻歌始觉乡音异,越陌都忘世路悠。
草色未青春又到,不知谁上仲宣楼。
閒身到处得閒游,人物看看似故丘。
金胜满头挝社鼓,采鞭随手逐泥牛。
闻歌始觉乡音异,越陌都忘世路悠。
草色未青春又到,不知谁上仲宣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闲适自在的游者,在四处漫游中感受到的宁静与熟悉感。诗中的“金胜满头挝社鼓”和“采鞭随手逐泥牛”两句话,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迎接春天时的欢愉场景,通过金胜(一种装饰品)和社鼓(祭祀土地神的鼓声),以及随兴而动的采鞭追逐泥牛游戏,表现了民间淳朴的春日习俗。
“闻歌始觉乡音异”一句,表达了游者在听到歌声后,才意识到自己身处他乡,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越陌都忘世路悠”,则体现了诗人暂时忘却尘世烦恼,沉浸于眼前的春光与乐人之中的心境。最后,“草色未青春又到,不知谁上仲宣楼”两句,以自然界的更迭暗示时光的流逝,同时借“仲宣楼”这一典故,引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游子在春日里对自然、民俗和自我情感的深切体验,既有对当下生活的享受,也蕴含着对过往和未来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多病仍多感,君心自我心。
浮生都是梦,浩叹不如吟。
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乱离俱老大,强醉莫沾襟。
昔岁惊杨柳,高楼悲独守。
今年芳树枝,孤栖怨别离。
珠帘昼不捲,罗幔晓长垂。
苦调琴先觉,愁容镜独知。
频年雁度无消息,罢却鸳文何用织。
夜还罗帐空有情,春著裙腰自无力。
青轩桃李落纷纷,紫庭兰蕙日氛氲。
已能憔悴今如此,更复含情一待君。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溪田借四邻,不省解忧身。
看日和仙药,书符救病人。
伴僧斋过夏,中酒卧经旬。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