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谢著作归陈州》
《送谢著作归陈州》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骐骥泥中行,偶蹶未千里。

终当至高衢,尚苦泥行耻。

今归雨濛濛,嘶鸣欲何止。

乃念彼名驹,近在清川涘。

他日见腾骧,驽枥此垂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xièzhùzuòguīchénzhōu
sòng / méiyáochén

zhōngxíngǒujuěwèiqiān

zhōngdāngzhìgāoshàngxíngchǐ

jīnguīméngméngmíngzhǐ

nǎiniànmíngjìnzàiqīngchuān

jiànténgxiāngchuíěr

注释
骐骥:骏马。
泥中:陷入泥泞。
蹶:颠簸。
千里:远方。
高衢:大道。
苦:感到。
泥行耻:困于泥地的羞耻。
归:归来。
雨濛濛:雨纷纷。
嘶鸣:马的嘶叫。
彼:那。
名驹:名贵的马驹。
清川涘:清澈溪边。
腾骧:飞跃腾跃。
驽枥:劣马的马厩。
垂耳:低垂耳朵。
翻译
骏马陷于泥泞,偶尔颠簸并未走远。
终究会到达大道,但仍为困于泥地而感到羞耻。
如今归来时雨纷纷,它的嘶鸣似乎没有尽头。
忽然想起那名贵的马驹,就在清澈溪边。
期待将来能见到它飞跃腾跃,即使是劣马,此刻也低垂着耳朵倾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谢著作归陈州》,以送别友人谢著作回陈州为背景,通过描绘骏马在泥泞中行走的情景,寄寓了对友人的深挚关怀和期待。"骐骥泥中行,偶蹶未千里",形象地写出友人在困境中的艰难,暗示其才华如同良驹,虽暂时遭遇挫折,但终有出人头地之时。"终当至高衢,尚苦泥行耻"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信心,鼓励他坚持下去,不以当前的困境为耻。

"今归雨濛濛,嘶鸣欲何止"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雨中归途,马儿的嘶鸣似乎在诉说不舍之情。"乃念彼名驹,近在清川涘"诗人转而回忆起友人如名驹般的才华,想象他在清流之畔定能展现出真正的风采。最后两句"他日见腾骧,驽枥此垂耳"预祝友人未来能一展宏图,即使现在身处平凡之地,也能等待时机,一飞冲天。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激励,也有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周印昆湘潭老屋有柏、枣、胡桃、木芙蓉数事,曾属陈师曾为绘《老屋花木图》属题

翠虬万树遮坛壝,红玉千盘上御街。

秋后拒霜寒不落,禁中逃羯语犹谐。

眼前风物何曾羡,坐忆湖湘旧寓斋。

同数京华闲岁月,老来乡国可堪怀。

(0)

题篝灯纺读图

我生十月孤,廿六母见背。

与君生略同,披图泪先坠。

八岁我受书,夜窗烛如晦。

我读辄不忘,母命再促睡。

程课乐有馀,纵性笞不贷。

孤儿今日身,母心当日碎。

以君孤苦年,视我尤蓰倍。

君能体母心,母劳乃汝爱。

温严皆母恩,恩状岂可绘。

儿兮手中编,母兮机上泪。

萧萧城北庐,风木作青黛。

(0)

贺新郎·其二次刘后村

葵扇秋来贱。阿谁知、初回轻暑,又教题遍。

不是琵琶知音少,无限如簧巧啭。

倩说似、长门休怨。

莫把蛾眉与人妒,但疏梅、淡月深深院。

临宝鉴,欲妆懒。少时声价倾梁苑。

到中年,也曾落魄,雾收云卷。

待入汉庭金马去,洒笔长江滚滚。

好留取、才名久远。

过眼荣华俱尘土,听关睢、盈耳离骚婉。

歌不足,为嗟叹。

(0)

登天清阁

夕阳低尽已西红,百尺楼高万里风。

白发年年何处得,只应多在倚栏中。

(0)

诉衷情三首·其一画楼空

吴门春水雪初融。触处小桡通。

满城弄黄杨柳,著意恼春风。弦管闹,绮罗丛。

月明中。不堪回首,双板桥东,罨画楼空。

(0)

拥鼻吟/吴音子.吴音子

别酒初销,怃然弭棹蒹葭浦。

回首不见高城,青楼更何许。大艑轲峨,越商巴贾。

万恨龙钟,篷下对语。指征路。

山缺处,孤烟起,历历闻津鼓。

江豚吹浪,晚来风转夜深雨。拥鼻微吟,断肠新句。

粉碧罗笺,封泪寄与。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