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
《竹》全文
唐 / 王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

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

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

(0)
注释
庭竹:庭中的竹子。
葱碧:鲜亮的绿色。
尽琅玕:全部像美玉般。
琅玕:形容竹子像美玉一样。
翠筠:青翠的竹竿。
湘娥:指传说中湘水女神。
斑箨:有斑点的竹皮。
汉主冠:古代皇帝的帽子。
成韵:形成和谐的音韵。
萧瑟:形容风吹动竹林的声音。
媚涟:形容竹叶在水中的美丽倒影。
凝渌:清澈碧绿的水。
此君:对竹子的雅称。
引凤为龙:比喻地位提升。
耸节:竹节高耸。
稍云直上:接近云端,形容高耸入天。
翻译
庭院中的竹子疏疏落落,质地清寒,竹色葱绿如同碧玉般晶莹。
绿色的竹竿不带湘妃的哀愁泪水,斑驳的竹箨适合用来制作皇帝的冠冕。
风吹过竹林,发出萧瑟的韵味,绿水环绕的竹叶更显妩媚挺拔。
这些竹子在引来凤凰化为龙的日子里,挺拔的竹节渐渐直指云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庭院竹景,通过对竹子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操和深厚文化底蕴。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开篇两句,以冷玉般的竹子形象,勾勒出一片清凉而遒劲的竹林。竹子的颜色则是葱绿色的,宛如古代美丽的琅玕(一种珍贵的贝壳),既表现了竹子的翠绿,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这里诗人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湘娥(嫦娥)和汉武帝的故事,通过竹子不为泪水所沾染来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斑箨”指的是竹编织成的冠帽,诗人以此象征自己虽然身处尘世,却能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

“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竹子在微风中的姿态,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与雅致。竹子的声音(韵)随着秋风而生,既有萧瑟的感觉,也显得格外温婉(媚涟)。

“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最后两句诗人的自喻为“此君”,意指自己如同凤凰一类的高洁之物,在特定的时刻(引凤为龙日)能够展现出非凡的风采。竹子的节间(耸节)似乎在云端轻盈地舞动,让人仰望而不能及。

整首诗通过对庭院中竹子生长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情操的理想。

作者介绍

王睿
朝代:唐   籍贯:唐

唐人,自号炙毂子。宪宗元和后诗人。有诗集及《炙毂子杂录注解》、《诗格》等。
猜你喜欢

田间辞三首·其三

数稻兮登场,牵牛兮入屋。

噭咷兮田家,欢迎兮稚子。

三年力耕兮今逢年,庾则实兮庖有鲜。

草藉兮陶盘,豳吹兮土鼓。

握牛兮谁歌,和之兮余舞。

乐复乐兮岁晏,冰雪集兮堂下。

时亹亹兮不再,荪何为兮田野。

(0)

九日

虎踞城边九日台,前年黄花何盛哉。

去年今日濑阳山,三径荒芜手自删。

今年到此百愁有,物情改尽花依旧。

花不能言心自知,嚼蕊徘徊泪盈袖。

黄花时节年年好,我生浩荡何时了。

栉沐从教饱风雨,只恐飘零人易老。

客中霜风吹我衣,陇头白云呼我归。

江湖僻处好归隐,月上三更闻子规。

(0)

寄施芸隐

惊见门前柳又阴,江湖何日可山林。

未能成事空豪气,恐易伤时休苦吟。

鱼信不来流水远,雁声低去暮云深。

而今甚觉春游懒,静看中庸养道心。

(0)

楚江夜怀

西风生远水,萧飒度吟台。

明日夜还满,故人秋未来。

寒蛩啼暗壁,败叶下苍苔。

谁念空江外,年年首重回。

(0)

育王寺

晓策乌藤上育王,入山随处得徜徉。

碑头龙护先皇字,塔下鱼悬外国香。

遍谒禅房尝苦茗,闲听社媪说豪光。

山深日短行难尽,僧遣头陀办客床。

(0)

潜夫约中途遣诗相送至江山无耗寄诗督之

望诗十步九回头,目断江山望未休。

所幸临行曾举似,仅能记忆可遮羞。

碧云漏日村村雨,红树吟风叶叶秋。

不见夜光生歇处,客身却恨欠迟留。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