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
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
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
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
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庭院竹景,通过对竹子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操和深厚文化底蕴。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开篇两句,以冷玉般的竹子形象,勾勒出一片清凉而遒劲的竹林。竹子的颜色则是葱绿色的,宛如古代美丽的琅玕(一种珍贵的贝壳),既表现了竹子的翠绿,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这里诗人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湘娥(嫦娥)和汉武帝的故事,通过竹子不为泪水所沾染来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斑箨”指的是竹编织成的冠帽,诗人以此象征自己虽然身处尘世,却能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
“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竹子在微风中的姿态,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与雅致。竹子的声音(韵)随着秋风而生,既有萧瑟的感觉,也显得格外温婉(媚涟)。
“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最后两句诗人的自喻为“此君”,意指自己如同凤凰一类的高洁之物,在特定的时刻(引凤为龙日)能够展现出非凡的风采。竹子的节间(耸节)似乎在云端轻盈地舞动,让人仰望而不能及。
整首诗通过对庭院中竹子生长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情操的理想。
数稻兮登场,牵牛兮入屋。
噭咷兮田家,欢迎兮稚子。
三年力耕兮今逢年,庾则实兮庖有鲜。
草藉兮陶盘,豳吹兮土鼓。
握牛兮谁歌,和之兮余舞。
乐复乐兮岁晏,冰雪集兮堂下。
时亹亹兮不再,荪何为兮田野。
虎踞城边九日台,前年黄花何盛哉。
去年今日濑阳山,三径荒芜手自删。
今年到此百愁有,物情改尽花依旧。
花不能言心自知,嚼蕊徘徊泪盈袖。
黄花时节年年好,我生浩荡何时了。
栉沐从教饱风雨,只恐飘零人易老。
客中霜风吹我衣,陇头白云呼我归。
江湖僻处好归隐,月上三更闻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