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窗》
《竹窗》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供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0)
翻译
竹制窗户边有两三根红苋菜,山色倒映在远处的水边门扉。
只有我亲近地知道这墙下的小路,能通过鞋底的印记记住长满青苔的地方。
注释
竹窗:用竹子制作的窗户。
红苋:一种红色的蔬菜。
两三根:大约有三到两株。
山色:山的景色。
遥供:远远地映照。
水际门:水边的门。
只我:只有我。
近知:亲近了解。
墙下路:墙下的小路。
屐齿:木屐的齿状部分。
记苔痕:留下青苔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居生活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竹窗红苋两三根"一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竹子成为了窗外的自然装饰,而几根红色的苋菜则在其中点缀,增添了一抹生机。

"山色遥供水际门"这句话中,“山色”指的是远处山峦的颜色,它们像是天然的画布,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幻。"水际门"则暗示了诗人居所临近水域,门前可能就是一片清澈的湖泊或河流。

"只我近知墙下路"这里,“只我”表达了一种独自体验和感悟,而“墙下路”则是诗人日常走过的小径,这条路因为靠近墙壁,显得格外隐秘和宁静。

最后一句"能将屐齿记苔痕"中,“屐齿”指的是鞋跟的痕迹,而“苔痕”则是苔藓生长留下的印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足迹都能细心观察和铭记,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以及他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情感。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送卫奕之西河任

蔼蔼长空春已归,东风犹在绿杨枝。

故人错莫送行处,流水苍茫无住时。

汾上先生能理曲,河滨退老喜论诗。

闻君此去追高躅,应忘青衫簿领卑。

(0)

和张总管菊·其一

云里霓裳闲俨雅,霜前黄鹄独轩昂。

不从春意装褫巧,却被秋风漏泄香。

(0)

寄题艾惠夫容膝轩诗

乡人极口誇吾友,誇道新来葺妙居。

东晋风流千载后,南窗潇洒数椽馀。

无肠可著犹贪酒,有眼能看肯废书。

记取鲁人学柳下,不须辞米赋归欤。

(0)

别向德深

岁晚霜风劲,束装千里行。

别离交义重,老大宦情轻。

歧路共人远,关山空月明。

旗亭有浊酒,挥泪与君倾。

(0)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

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

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

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

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

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

(0)

晚饮东湖亭用硕夫韵

秋后高荷与砌平,暂回眼白为君青。

哦诗太瘦真成癖,对酒清狂不碍醒。

健笔纵横那可继,醉歌悲壮亦堪听。

如何借得南烹手,更捣香橙为荐腥。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