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供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供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居生活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竹窗红苋两三根"一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竹子成为了窗外的自然装饰,而几根红色的苋菜则在其中点缀,增添了一抹生机。
"山色遥供水际门"这句话中,“山色”指的是远处山峦的颜色,它们像是天然的画布,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幻。"水际门"则暗示了诗人居所临近水域,门前可能就是一片清澈的湖泊或河流。
"只我近知墙下路"这里,“只我”表达了一种独自体验和感悟,而“墙下路”则是诗人日常走过的小径,这条路因为靠近墙壁,显得格外隐秘和宁静。
最后一句"能将屐齿记苔痕"中,“屐齿”指的是鞋跟的痕迹,而“苔痕”则是苔藓生长留下的印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足迹都能细心观察和铭记,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以及他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情感。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
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
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
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
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
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