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思登临动,山光远近开。
风烟尽东望,天地忽西来。
城拥咸阳树,春生渭北台。
翛然怅归路,车骑满尘埃。
客思登临动,山光远近开。
风烟尽东望,天地忽西来。
城拥咸阳树,春生渭北台。
翛然怅归路,车骑满尘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壮阔的景象。
首句“客思登临动”,点明了诗人此时身在异乡,心中涌起的思乡之情。接着,“山光远近开”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色随着视线的延伸而逐渐展开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情感的渐次展开。
“风烟尽东望,天地忽西来。”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目光所及的东方与想象中的西方天地相连结,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宇宙之大的感慨。同时,这种视角的转换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
“城拥咸阳树,春生渭北台。”这里运用了具体的景物描写,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生机并置,既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又赋予了画面以生命力。咸阳树与渭北台,既是地理上的具体地点,也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它们的存在让诗人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最后,“翛然怅归路,车骑满尘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归途的复杂心情。一方面,他可能对即将离开眼前的美景和此刻的宁静感到不舍;另一方面,现实的车马喧嚣和尘土飞扬又让他意识到回归日常生活的必然性。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的留恋,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风软于绵,荡亭台一水,绿影如烟。
遥看雉场草浅,莺榭花连。
春人未识,试青骢、杨柳堤前。
谁更把、金鱼换酒,玉尊闲款芳年。
回望五云生处,已禁钟初过,万树阴圆。
沈沈凤楼十二,复道高悬。
蓬山事少,但微听、宫漏遥传。
早又是、鸣珂散直,来寻鸥鹭湖边。
玉骢无奈催人起,登车一灯低照。
乱辙随尘,重衾卷梦,扶入瞻帷寒峭。看看渐晓。
认点点疏星,数来还少。
望不分明,几枝春树北河道。
回思无限影事,惜花曾早起,花外啼鸟。
漏响拖帘,香痕想帐,都是芳时情抱。浮名误了。
便如此天涯,一鞭霜草。没见风来,小旗偏自袅。
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
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
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
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
深笼翠袖,轻摇素手,旧梦风吹远。
裁霜剪月,总尽是、付与蛛昏尘暗。
班姬休诉,便得似、昭阳飞燕。
也只如、叶落长门,盼断玉阶金辇。
休还倚向阑干,算扑后流萤,都是愁点。
遮红掩翠,情未断,怕老花间人面。
合欢有意,待唤起,歌喉重展。
又道是、多少凄凉,不比旧时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