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南行心自永,江天极目澄秋景。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
清风高兴得湖山,门柳萧条双翟闲。
黄花满把应相忆,落日登楼北望还。
陶令南行心自永,江天极目澄秋景。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
清风高兴得湖山,门柳萧条双翟闲。
黄花满把应相忆,落日登楼北望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自在的意境。开篇“陶令南行心自永,江天极目澄秋景”两句,通过对陶渊明南归田园的心理状态和清晰的秋日江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永恒。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两句,则通过描写远离尘嚣、犬也不叫和人们都沉浸在安静中的双凫(船)之下,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清风高兴得湖山,门柳萧条双翟闲”两句,诗人在清风中感受到高兴的情绪,与湖山相得益彰,同时门前的柳树萧条,双翅(可能指鸟类)悠闲飞翔,这些景象共同构筑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画面。
“黄花满把应相忆,落日登楼北望还”两句,则是诗人手持黄花,感怀往事,同时在落日时分登上高楼向北眺望,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自在的生活态度。
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
那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
感激时难遇,讴吟意未休。
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
地灵欲借一握天,神剜鬼划无留坚。
欻然豃豁空而圆,阳乌飞景光自穿。
古藤绕石翠欲牵,石果垂结纷如拳。
中有岩宝吐细泉,六月客坐寒入肩。
昔闻修蟒何蜿蜒,诛茅判木不敢前。
谁令结此殊胜缘,化作宝坊可栖禅。
我非贵客来尘軿,训狐挟狡声亦先。
飞上岩前枯树颠,唤起山丁夜不眠。
涪翁有笔大如椽,七字要与山俱传。
续貂顾我不著便,千古一笑夔怜蚿。
灊高夙所仰,妙想嗟未圆。
邂逅一麾出,安舆奉华颠。
骎骎涉胜境,获缔香火缘。
徘徊庆基殿,稽首颂尧年。
徐步俯松杪,幽寻值灵篇。
轩窗散急雨,四座屯霏烟。
向来玉京梦,了了堕目前。
恍疑鸡犬资,今在第几天。
平生修无怍,自视应得仙。
孺子审可教,凡躯伫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