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
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
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
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
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
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
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
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
这首《新雁过妆楼·秋夜》由清代诗人杜贵墀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美画面。
诗中开篇“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黄昏时分梧桐院内,细雨轻拂、薄云飘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一句,通过雁群南飞的场景,巧妙地将季节与情感相联系,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哀愁。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孤灯下的人独自倾听蟋蟀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寂寞与思绪的纷扰。接下来,“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则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逃避现实的矛盾心理,明月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希望,但又让人感到难以触及的遥远。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这一句,借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失落,燕楼霜影与凤蜡啼痕,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情感的寄托,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爱情的短暂。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则直接点出了主人公因内心情感波动而难以入眠的状态,芦被与纸帐虽是日常之物,却在这一刻显得格外冰冷,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痛苦。
最后,“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表达了主人公虽然渴望回到过去,但面对红蓼与丹枫(秋天的代表性植物)时,依然感到心痛不已,进一步强化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念的秋夜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