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去是归,上马肯沾衣。
水国车通少,秦人楚荐稀。
鸿方离北鄙,叶下已西畿。
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长安去是归,上马肯沾衣。
水国车通少,秦人楚荐稀。
鸿方离北鄙,叶下已西畿。
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棠的作品,名为《宣城送进士郑徽赴举》。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情谊和不舍之情。
"长安去是归,上马肯沾衣。"
这里描绘了朋友即将启程的场景,"上马"意味着告别和出发,而"沾衣"则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仿佛连衣服上的尘埃都带有对长安的留恋。
"水国车通少,秦人楚荐稀。"
诗人提及友人的旅途将会经过水乡,交通不便,而且在外的人互相推荐也较为困难,这反映出当时交通不发达以及人际联系的有限性。
"鸿方离北鄙,叶下已西畿。"
这两句写出了秋天的景象,鸿鹄(大雁)飞往北方,树叶在晚风中飘落,时间已经不早,这都是对离别时光流逝的暗示。
"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期待,希望朋友能够像整饬的队伍一样前进,而"知音"则是指真正理解音乐或文学的人,"紫微"可能隐喻着皇宫或者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深沉的情谊,以及对于友人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
草庐梦醒旧南阳,万事灰心笑一场。
齿漱石泉消酒渴,手挼草药染衣香。
菊花夜白因添月,柿叶秋红不是霜。
大雅今时无问字,天风时到响琴床。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斲轮妙手声名歇,谁信出门犹合辙。
后来世外有高禅,凛凛兰摧并玉折。
久将生死付八还,不数图书号三绝。
诗来乃与梅争妍,獭髓补痕红未灭。
那知一夜卷东风,开尽寒枝千点雪。
汉宫婕妤体自香,月里飞仙长玉洁。
白头对镜忆年少,每到花开重离别。
爱花取醉惜夜阑,眷恋盈盈花上月。
人归吹恨落关山,恨极欲吹羌管裂。
何况东溪漫草寒,学世犹嗤颜谢拙。
还惊诗律张吾军,尘战愧非求嚼铁。
归舟满载万珠玑,莫显神龙藏贝阙。
明朝诗逐暮潮还,馀意凭师笔端说。
破帽麻鞋肩伛偻,回头意若呼宗武。
行歌又似出关时,饭颗山前日当午。
公如冰玉天赋成,玉为温润冰为清。
庙中朱弦堂上曲,一唱三叹知遗声。
平生但饱主人饭,身后空传世上名。
萧条冷炙残杯气,寂寞千秋万古情。
吴僧笔端龙幻化,幻出前贤世无价。
可怜见画未见诗,更合爱诗方爱画。
平生何居士,一壑清江濆。
达观真大士,独往乃声闻。
我亦策蹇步,不甘子绝群。
追逐到灭景,回视嗟纷纭。
今朝玉府开,群仙剪瑶裙。
迷空散天花,万叠屯寒云。
赏心会两遂,百忧销一焚。
双凤已鸣似,神椎抗孤军。
更看阴沴尽,高檐挂晴曛。